分享

应可军 | 大里土法造纸初探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8-09 发布于浙江




大里土法造纸初探




文/应可军

1971年,我有幸进入宁海中学读高中,报名注册后,首先去宁海西溪进行军训,当年 4月5日在双峰看到溪流有拦水坝下有四五只水碓在轮流捣着竹捎,据说是土法造纸,当时我已经在学习格律诗写作,为此,我曾写过诗;“中华自古出奇才,四大发明真壮哉。闲说西溪溪隅上,引流捣竹纸新裁。”自后也没注意其他方面的信息。

2004年为编写《宁海竹枝词》一书搜集资料时,发现大里竹枝词多次提到该村一直有土法造纸的习惯,经调查;由于大里地处偏僻山区,毗邻新昌和奉化两县四周乡村,毛竹资源十分丰富,生产土纸的全部原辅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因此,大里手工造纸业得到较快发展。至于何时兴起已难考证,现王尔乾(时年95岁)回忆:在他们小时候就有造纸作坊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王锡桐起义年间,就提及造土纸之事,说明它有悠久的制造土纸的历史。发展黄金期是在清末民国初期和解放初,生产的土纸大部分销往华北渤海湾沿海和黄海沿海一带,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华北以后,上海、宁波相继沦陷,交通切断,土纸运销出不去,一百多家造纸作坊濒临倒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军破坏殆尽的工矿企业得不到恢复,国民党挑起内战,远离战火的大里,仍然不停地生产土纸。全国解放后,城镇居民生活用纸需求量很大,造纸业发展高峰时,全村有百来家造纸作坊,一百多口木槽桶,单造纸业一项就业人数达四五百人。村里有句顺口溜:“大里毕业生,做纸拷千张(冥币)”。五十年代由县供销社土产公司经销,据当时的土产公司经理张杰能回忆,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土纸大量积压,土产公司北上渤海湾沿海各省推销,结果全部销出去。七十年代,国营造纸厂生产的机制纸供应上市,大里村1977年开始用造纸机生产黄板纸,虽然工艺落后,但比手工造纸效力大大提高,终于于1978年最后一批手工造纸作坊被关闭,几百年来曾为大里人生存作出过贡献的造纸业,退出了历史舞台。机械造纸业的发展,是手工造纸业被淘汰的必然趋势。大里百年手工最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岁月流逝,曾经辉煌的造纸业未曾留下任何痕迹,深感遗憾。

附:造纸的主要设备、工序、原料、成本等。造纸的主要设备如下:

造纸桶:用4~5公分厚的松木板拼接成长方形槽桶,长2公尺,宽1、5公尺,高1、2公尺,用于装清水和纸浆。造纸时,将纸浆搅混,用细竹丝编成的竹帘,一张张从槽桶里撩上来,再放到压纸车板上把水份压掉。

压纸车:用硬木做成车架、底板、压板、压棍、轴轮等组成,用于压榨成形纸张。

纸浆料槽:用石块砌成,深50~60公分,大小不一,一般1、5~2公尺,用于装干纸浆原料,放上清水,用双脚踩糊纸浆料备用。

土纸原料:是用嫩毛竹制作的。制作的流程:嫩竹长出枝条,竹叶未散开前砍倒,锯成长约1.2米,劈开宽3至5公分,打成捆,放进料塘里,一层毛竹料散上一层石灰或砺灰,放满水,几个月后待竹料盐熟后捞起晒干。再用清水泡软,放进“水碓捣臼”里(利用水作动力),捣烂成纸浆,即成为造纸原料——纸浆。造纸的原料来源,大里周围村庄也供应一部分,主要依靠毗邻的奉化董李乡大公岙、韩学士、白粉笔等村,还有新昌的上下山坑、上下乌坑、中溪等村采购来的。在当时山区多山岭的道路条件下,肩挑几十里路,把毛竹纸料挑运回来,劳动强度之大,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

手工造纸的工序是相当繁杂的,从毛竹原料到成品纸张共有20多道大的工序。尤其是造纸这道手工工序,首先要把沉淀在木槽底下的纸浆用木棍子打浑搅拌均匀,然后,用双手拿起竹帘架,放进槽桶里,再放上“细竹丝帘”,把一张张湿漉漉的纸,从槽桶里撩上来,撩一次也有二三十斤重,一天要撩上1000——1200张纸,夏天气温高还可以应付,冬天气温在零下,仍要将两手放进刺骨的冷水槽桶里做纸,手冻僵了放进热汤罐里泡浸一下,往而复始,一天要做十多个钟头,最后,还要把一张张叠上去的纸张用榨纸车把它的水分榨干。造纸的劳动强度之大,体力消耗之多,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另一道工序叫“采纸”,把在纸厂已经压榨成半干的“纸筒”,放在采纸凳上,用双手把它一张张的撕下来,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竹列上,虽然劳动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很费时,一天十几个钟头要撕完二个“纸桶”(约2000至2400张),每采完一个“纸桶”仅得一角钱报酬。把采好、叠得整整齐齐的湿纸板拿到太阳底下洒干,遇阴雨天把它放在屋檐走廊下晾干,最后把成品纸打捆成一件件,等待出售。

土纸的品种规格:有正方形的中元书写纸、长方形的四六平生活用纸,抗日战争时期,学生书写用纸十分紧缺,奉化唐岙产的“元世纸”替代学生书写纸,后来,大里也生产书写纸,称为“毛边纸”,暂时解决了学生用纸困难。土纸的主要用途:分三方面,一、卫生用纸(如妇女用纸、厕用纸);二、“引”点火用纸,抗日战争期间,民用火柴缺乏,把土纸卷成纸筒,用来点燃柴、炭、吸老烟引火等;三、迷信用品(如拷千张,制作“冥币”)。在一般情况下 过年过节、拜天地、求神拜佛、祭祖宗先辈时,才烧千张烧纸钱;渤海湾山东、黄海江苏、东海舟山、象山石浦等沿海地区,木帆船出海捕鱼、搞运输时,为保平安,带上手工制作的纸品,遇到海上刮起狂风恶浪有危险时,以为是海龙王发怒,将一件件成品纸抛进大海里,求海龙王息怒,保佑船只船民平安。原来迷信用纸大部分销往舟山、石浦等沿海地区。

我想柘溪原属大里乡,同饮一溪水,应该有同样的土法造纸。如果把这项场景再现,肯定会吸引游客。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