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等于绝症?为什么有人能够长期生存?分享他们的抗癌“秘诀”

 阿年282 2022-08-09 发布于河南

说到癌症,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 “命不久矣”、“形槁心灰”……这是因为患癌往往预示着极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生活质量。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癌症患者与健康人无异,完全看不出患病迹象,与癌共存很多年依然康健,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精准医疗让带瘤生存成为现实

以前,肿瘤治疗无非就是手术、化疗、放疗,我们都知道放化疗对身体的伤害极大,肿瘤细胞被杀死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无差别杀伤,所以,患者接受治疗后往往有极大的副作用,比如脱发、呕吐、消瘦、免疫功能下降等。精准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肿瘤治疗的局面。

精准医学是一种精准射杀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它首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肿瘤细胞是否具有特定的靶点,如EGFR突变,然后,采用针对EGFR突变开发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因此,这种精准性的杀伤能力,不仅打击了肿瘤细胞,还极大地降低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肺癌为例,研究数据显示,如今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期已从传统治疗的8-12个月提高到近40个月[1],五年生存率更是提高到19.8%,接近美国水平。并且随着更多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联合用药等)的应用,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调查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10年间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肺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均有明显下降。

图:2002年和2012年报告癌症导致主要功能受限的患者百分比

二、哪些人是精准医学的幸运儿?

精准医学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但这份希望并非人人享受,因为只有带有特定靶点的患者才能用上对应的靶向药物,他们是精准医学的幸运儿。

还是以肺癌为例,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分为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其中EGFR、ALK、ROS1、RET、MET、HER2等基因变异的这部分患者是幸运的,因为这些靶点已经有对应的靶向药物获批上市,他们可以获得精准的治疗,这部分人约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数的60%左右。而其他患者,则无法从这些靶向药物的治疗中获益,甚至吃了靶向药物还可能带来副反应。

这就是肿瘤基因检测的出发点,找出这60%的幸运儿,让他们获得精准治疗,区分另外的40%,避免其药物滥用误用。

三、基因检测必须做!但要小心避坑!

在肿瘤治疗前必须进行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共识,划重点,只有准确的基因检测才能指导治疗!然而,国内基因检测机构数千家,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些机构为了挣钱毫无底线,因此患者在做基因检测前一定要小心避坑,选对基因检测机构,用对产品。

  • 基因检测都有哪些坑呢?
  1. 忽悠患者过渡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收费并不低,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等更是昂贵,有些检测机构不管患者实际情况,一股脑儿地推荐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不错过“蛛丝马迹“,然而,实际上这些”蛛丝马迹“并无作用,大部分都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2. 虚假报告。还有的商家看到有利可图,虚假宣传,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检测,直接造了一份检测报告,结果患者花了钱买了个假报告,还用这个假报告指导治疗,最后人财两空,赔钱又赔命。
  3. 检测能力不行。几台设备,一间小实验室,就宣称可以做癌症全基因组检测,这样的小机构数不胜数,患者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功课,很有可能花了钱,耽误了时间,结果却什么也没检测出来,甚至可能因错误的检测结果进行了错误治疗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 该怎么避坑?
  1. 在基因检测前与医师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哪些基因必须做,哪些可以选择做,哪些没必要做,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被忽悠。同时,了解国家批准的肿瘤基因检测产品情况,选择国家批准产品检测更有保障。
  2. 尽量选择在医院内进行检测,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卫健委监管保驾护航。
  3. 不得不选择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时,要选择资质齐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CR实验室认证、NGS实验室认证等)、有权威质量评价机构认可(CAP认证、ISO15189认可等)、行业内知名的检测机构,特别是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旗下的检验机构。

精准医疗时代,我们已逐渐从谈癌色变向从容抗癌转变,对治疗的目的也早已从“延长生命”到“临床治愈”发展。通过基因检测进而“对症下药”,便是抗癌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