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云遮雾罩,其中神秘文化的代表就是术数。 在波谲云诡的三国时代有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汉武帝为此感叹:“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谶语无数人作过解释,包括袁术、曹操、司马懿都作了于已有利之解。但至今此谶语无定论,不知是断句之误,还是天意难问。 但有一点确实无疑,六七四十二这五个数字相加,总和为 2 9。汉朝刚好出了 2 9位皇帝,在做帝王这行上,刘家是认真的。 再举一例。方士卢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是边患,调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人,并修长城防御。没想到此“胡”非北方少数民族,乃指秦二世胡亥。这预言不知是神算,还是凑趣?可能后世的解签一说正来源于此,抽签之后还有解签等着。汉字的一字多义,模棱两可,为这些行当创造了条件。古汉语字少,更是如此。所以有通假一说。有人甚至说,我们写错字就是错了,名人写错字算通假。其实多读文言文,自然就明白了通假的规律。 这个道家方士卢生,竟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修建万里长城的提议者。如此,那证明他的“胡”是指胡人而非胡亥。这个悖论无论如何说不周全。同时,也是这个卢生因私下诽谤惹怒秦始皇,胡说八道之后又逃跑了。秦始皇追查他的同伙,造成了著名的“坑儒”事件,咸阳4 6 3名读书人因同党嫌疑而被定罪,悉数“皆坑之”。 ![]() 术数典籍名目繁多: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五行阴阳),师旷之书(占卜灾异),纬候之部,钤诀之符(《玉钤篇》《玄女六韬要诀》)。 上述所列皆出于《易》。《易》本有三种,《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前两种也称《商易》,是商朝人的成卦方法,用龟卜,成八卦,一卦二爻(阳爻、阴爻)。这叫“经卦”,又称“先天八卦”。到了周文王演绎“重卦”,八卦图就衍生成六十四卦,一卦六爻。“重卦”又称“后天八卦”。重卦后,龟卜的方法不好用了,因为在龟甲上烧烤出六条线非常困难。于是,周朝人取爻成卦的方法就改为蓍草成卦,因此有了《周易》。从此推论,《连山易》《归藏易》并非遗失了,而是古人主动放弃了。 我们平常所说“谶纬”,谶指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经书。谶纬学包罗万象,最有名的是唐朝李淳风、袁天罡编撰的《推背图》,号称中华预言第一奇书。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推算大唐国运,下令李、袁二人编写的。属于国家级文化工程,据说预测的精准度高得吓人。 ![]() 白居易年近花甲时得子,高兴地写下了《阿崔》一诗:“未能知寿夭,何暇虑贤愚。”一诗成谶,阿崔三岁夭折。被《全唐诗》收录了 3 4 9首诗作的“海内名士”张祜,曾写下“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最后他果然逝于丹阳隐居之地。 古人如此,那现代人是否潜行术数呢?众所周知,港澳顶级富豪都拥有私人风水师。我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前曾对我说:我从来不看足球世界杯。我问为什么?他说:每场比赛的结果我都预先知道的。我本欲脱口而出“那你为什么不去玩球?”亦师亦神,不敢亵渎,大团疑虑强忍硬压下去了。 去年在一私人会所聚餐,同桌有官员、老板、银行行长,还有一位神秘的“望气者”(古称方士、看相人)。这位先生年纪比我略小,他对金融、经济、国际大势皆有预言,且有应验,同桌之友待如上宾。我因新识,只有听风闻声之份。 我的一位好友,身边也有一位闭门不出的高人。他数月半载孤身登门拜访一次。对这种“耳视眼听”的高维度境界,我也从不开口打探。 ![]() 司马迁:“观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忌。”玉策金绳,含英咀华。术数之学博杂,如鬼谷子(本名王诩)精通百家,有通天彻地之智。日星象纬,尽在掌中;出口吐辩,万口莫当。他的神神道道,我无甚兴趣。我认为他最精彩之论是,兵家之术取胜,兵家之道息争。术道之高下,一言以蔽之,直接上到哲学台阶。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让人不禁想起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对联:“自古知兵非好战” 。 六经之治,贵于未乱:一旦烧杀砸抢,什么毛经都等于零。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一旦血流成河,什么都是玉石俱焚。 纵观他五百弟子,各个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但得术者众,得道者无。张仪、苏秦、孙膑、庞涓皆学术之人,有取胜之智,无息争之道。我认为,世间学术易,悟道难。术数本为道之末, 悟道皆成屠龙术。 ![]() 对术数可以不信,但尽量不谤。有则信之,无则玩之。不做神人,可以做个高人。比如季羡林,他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梵学、佛学,但他明确表示他不信佛。信或不信都无所谓,但须有颗明白心。 把持玩之心态尤其重要,信之不迷,玩之有得。 这多好,潇洒随意,你尽管卜隐山寺,持筹握算;也可以高台近仙,望云问天。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转发、点个“在看”吧~ 作者简介 ![]() 俞果 ,曾在《文汇报》等多家报刊担任记者编辑。 1987年10月12日《瞭望》周刊发表新华社记者的专访《特殊人才学的创立者俞果》。 1991年3月,俞果专著《特殊人才学论》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1993年5月,俞果编著的教科书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6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频道播出俞果的专题片《采访》。 2021年3月,俞果的散文集《流年岁影》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