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茂林之家 2022-08-09 发布于湖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骨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人,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本病早期可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硬和畸形,骨质改变和骨骼肌萎缩而丧失劳动力。在祖国医学里虽无此病名,但有“历节风”、“痛风”、“顽痹”、“骨痹”等类似此病的记载。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传承祖辈治疗“顽痹”、“骨痹” 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坚持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整理出来,与同行进一步探讨。

究其病因,中医临床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热胜毒重型

症状:临床常见手足小关节红肿胀痛或脊椎胀痛,关节活动受阻。同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汗出,烦渴,面色红黄,舌苔薄白,舌质红,脉弦滑数。

治则:此证为化热成毒、气滞血瘀,治宜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方用龙虎解毒丸加减:穿山龙30克、忍冬藤30克、生石膏30克、虎杖15克、丹参10克、白藓皮30克、红花10克、连翘3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水煎服,1日1剂,每6小时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

加减:如关节色红而热甚,选加防己、黄柏、土茯苓、胆草、寒水石等药;关节疼痛,夜重昼轻或身显斑点,有衄血等血证者选加生地、白芍、元参;如肿痛甚,可选加蜂房、乌梢蛇、皂角刺、炮山甲、全蝎、白芥子等。

体会:(1)我们从祖国医学文献上看到,类风湿病的外因可归纳为风、寒、湿、毒等因素。并认识到这些外因总是通过机体本身气血虚弱,肌表腠理不固及机体调护不周等内因而致病。同时古人亦发现此病往往由于劳动过度,起居不慎,环境潮湿等不良条件而诱发。临床实践证明,类风湿活动期,湿毒化热,应急治标,法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解毒方能获其效。

(2)生石膏是清解气分实热之要药。对偏热毒重型类风湿病,尤其血沉快,白细胞偏高者,本病用之效果更好。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明显的凉血消肿功能。

(3)白藓皮治疗“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步行”;应用于偏热型类风湿病疗效颇佳。

寒凝血脉型

症状:临床多见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较长,手足小关节肿胀变形,僵硬麻木,活动失灵,四肢关节肿痛、怕风,或脊椎肿痛,腰膝冷痛,关节局部不红,自觉怕冷冒风,四肢发凉,面色淡白无华;舌苔白薄质淡,脉沉细。CT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邻近有骨质疏松现象,还可见软骨破坏,关节面呈融合现象。

治则:证为寒气凝聚,经脉闭塞,邪入血脉,留连筋骨;治宜温解阴寒、搜剔络邪;方用麻桂姜附鹿甲丸加减:麻黄9克、肉桂9克、白芥子15克、鹿角胶10克、干姜6克、熟地30克、制附片20克、炮山甲12克,水煎服,1日1剂,每6小时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

加减:如肿痛瘀滞,可选加木鳖子、泽兰、莪术、片姜黄、皂刺等;见有关节腔积液则重用麻黄、白芥子;妇女月经延迟者,选加当归、川芎、水蛭等。

体会:(1)寒凝血脉型类风湿病用制附子量较重,一般常在15~60克之间。临床所见面白肢冷,恶寒怕风,关节感觉冷风嗖嗖,舌苔淡白质淡,脉细,均应为附子之主证。

特别对肌肉萎缩,不能行走,皮肤苍白或黑者,确有“坚肌壮骨”、“好颜色”的作用。关键配伍得当,方能应手取效。在临证中,余常以血瘀配当归;冷痛配川乌;肾气不足配地黄;里寒重配肉桂,兼表寒则配麻黄,方能收其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救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2)治疗类风湿关节肿痛必用之要药为白芥子,其性味辛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在临证中,热胜常配以地龙,生大黄,寒胜配以麻黄;寒凝湿重的关节腔积液,白芥子伍麻黄疗效颇佳。

寒热夹杂型

症状:类风湿病的急性活动期和慢性类风湿病皆可见此类型。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较为多见。其特点为寒热并存,虚实互见,症状不一,错综复杂。有的表现为手足关节疼痛,局部灼热,下肢发凉,周身怕冷或脊椎疼痛弯曲畸形,有的上肢发热下肢不温,口渴便溏等,因外感或劳累即发,反复性极大,舌质红或边绛苔白,脉象弦数或弦缓。CT检查:可见软组织肿胀,或关节腔隙变窄,或有早期骨质疏松现象。

治则:证为寒热交错,经络阻滞,关节不利。治宜清热解毒,温经散寒,寒热并用;方用银桂龙蛇丸加减:银花30克、鸡血藤30克、连翘15克、桂枝10克、白芥子15克、熟地30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乌梢蛇10克、白藓皮30克,水煎服,1日1剂,每6小时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

加减:如热重者选加忍冬藤、蒲公英、虎杖、穿山龙、桑枝;寒重者,选加麻黄、制附片、细辛;痛剧者加川乌;血热者,选加生地、丹皮;血瘀者,选加桃仁、红花、水蛭等。

体会:(1)本病属慢性痼疾,方中药味较多,药量宜相对增大,但要注意配伍得当,并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掌握药量随时加减。

(2)该病一般说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寒热并存,久痹不愈,常延及阴阳、气血、五脏而并发它证。如在治疗中能恰当适时地兼以补虚扶正祛邪,亦是一个治疗重要环节。“虚则补之”,往往能提高疗效。

缓解康复期

症状:病情相对稳定,或关节已经变形,不痛不肿或稍肿,无全身症状,苔脉无异常。

治则:此期一般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以固本为主,用祛风和络,通利关节治其标为辅。

方用祛风固本胶囊(自拟方):全蝎30克、白花蛇60克、夏天无30克、九牛造60克、骨碎补3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白藓皮30克、炒山甲30克、蜈松10克、蜂房30克、海龙胶60克、鹿角胶60克、仙灵脾30克、木瓜60克、桑寄生30克、续断60克、炒白芥子30克、赤芍30克、丹参60克、制附子30克、土鳖虫30克、伸筋草30克、制首乌30克、皂刺30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1克,每次服4~6粒。1日2~3次,连服7天为1疗程。

体会:(1)针对本病关节肿痛、变形,且顽固难愈的特点,采用全蝎、蜈蚣、炮山甲、皂角刺等药,确能收到搜剔经络之邪,镇痛通络祛风之功,如配制川乌、夏天无则镇痛化瘀消肿之功倍增。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对其他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手足拘挛,偏瘫等证都有显著疗效。

(2)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久病必虚,精髓不足,骨质破坏,须以血肉有情之品补气养血,增髓壮骨,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除了药物中常用当归、鹿角胶、龟板胶、海龙胶外,余常嘱其患者服饮猪骨汤或牛羊骨头汤,对壮骨充髓,治疗骨节肿大,骨质疏松,软骨面缺损有重要作用。古代医家说:“以骨补骨,同气相求”,即是此义。

(3)大部分患者服用祛风固本胶囊后,体壮力增,食欲增加,很少感冒。但此期仍要注意预防感冒,禁忌烟酒,慎房事,避免劳作过度,注重身心净化,调摄锻炼,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