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

 阿呆码字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公元前二六O年,秦国左庶长王龁带兵攻破了上党,上党百姓逃到赵国。赵国派了廉颇驻守在长平以引援上党百姓,王龁因此而攻打赵国。

经过数次交战,赵军都败于秦兵。赵王同楼昌、虞卿商讨,楼昌建议派使者去求和。

虞卿说,如今就算再派使者去求和,秦王也不会接受的,现在秦国是决心要破赵军了。

还不如派使者带重金去楚国和魏国,如果楚、魏能与我们联合,秦国会以为其他诸侯国已经合纵了,这样才有可能止住秦国再进兵。

赵王不听,仍然派了郑朱去秦国,郑朱当时是赵国的国相,到了秦国,秦王并没有为难郑朱。

所以赵王把这情况告诉了虞卿,意思秦国是接受了赵国的求和。

而虞卿却说,秦国必定还是会进攻我们的,因为郑朱是赵国的国相,身份贵重,秦王和应侯是为了向天下人显示,他们看重郑朱。

别的诸侯国看秦国这样,必定也不会来救赵国,秦王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赵王还是没有听虞卿的进言。

所以史书上也有提到,长平之战的失败,除了用赵括为将以外,赵王没有采纳虞卿的建议,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后来,果然是像虞卿说的,秦国又数次进兵,廉颇坚守不出,赵王觉得是因为数次战败,伤亡惨重,所以廉颇怯战。赵王很生气,数次责备廉颇。

秦国应侯又派人带着重金到赵国用计,放出风声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就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让他做将军就惨了,廉颇很好对付,而且他已经私下投降了。

赵王知道后,就要派赵括去替换廉颇。蔺相如进言说,大王如果派赵括去带兵,赵兵必败,赵括虽然读了许多兵书,但是却不懂得如何用兵。赵王不听蔺相如的建言。

赵括自小便开始学习兵法,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讨论用兵,赵奢都不能难到他。

但是赵奢并不很看好赵括,赵括的母亲问原因,赵奢说,用兵是很重要的事,而且战场多变,并不像他说的那样简单。以后如果不用他为将还好,假如用他为将,必定会兵败。

所以等到赵王要派赵括为将时,赵母就上书阻止,但是赵王仍然坚持用赵括。

秦王知道以后,悄悄派武安君(就是白起)为上将,而王龁为副将,并且下令不可以将此事泄露。

赵括到了军中,更换了一些军官将领和军规,出兵进攻秦军。

武安君假装战败而逃,又派了奇兵做准备,赵括乘胜追击,秦兵坚守。

这时,准备好的两支奇兵去断了赵军的后路,赵军被一分为二,而且粮道也被秦兵阻断。

武安君又出轻兵攻打赵军,赵国不敌,就坚守以等援兵前来。秦王知道赵军的粮道已绝,又从河内派人到长平,阻挡赵国的救兵和粮食。

赵兵无粮,向齐国求救,齐王不许。大臣说,赵国和齐国、楚国相当于唇齿相依,如果赵国亡败了,齐国和楚国也危险了,所以这个时候应当救赵国,齐王仍然不许。

九月,赵军绝粮已经四十六天,赵括把部队分为四队分别去进攻秦军,仍然不能出。赵括便带着精锐士兵出战相搏,被秦军射杀。赵兵大败,四十万人都投降了秦军。

武安君说,秦国攻破上党时,上党的百姓竟然归赵,赵军反复,如果不杀光,后面恐怕还会有后患。于是便将赵军全部坑杀,只留了二百四十弱小者放回赵国,赵人大为震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