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大名将

 金色年华554 2016-09-24

战国传说之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前257年),秦国人,楚白公胜(楚平王孙,太子建子)之后。

廉颇(前327-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

李牧(?-前229年),赵国柏仁人(邢台隆尧)。

王翦(?-前220年),频阳(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秦国名将。据说,周灵王太子宗敬,人称王家,因以为氏,王翦是宗敬十四世孙。

 

战国四大名将之武安君白起: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442年,秦躁公控制包括南郑等地的汉中。

441年,南郑叛乱。

387年,蜀国侵占秦国南郑,控制汉中。

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致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这议为秦王采纳。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参见秦灭巴蜀之战),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

314年,秦公子通取代原蜀王,担任蜀侯。

311年,丹、犁两国臣服秦国,同年,蜀相陈庄杀蜀侯来降,秦国任命公子辉为蜀侯。

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

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

293年,白起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291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孟县西)

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289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

286年,白起攻赵,占取郭狼城。

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

279年,白起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278年,白起攻陷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四川、贵州地区)二郡(黔中之战)(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前280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前277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273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264年,白起攻韩国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陉城之战)。

263年,白起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太行道。

262年,白起攻韩野王(河南沁阳县),野王降秦。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

261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260年,秦将王攻赵,赵将廉颇坚守,秦不能克。秦人行反间曰:「秦不畏廉颇,独畏赵括耳。」赵王信之,使赵括代廉颇将。秦王阴使白起为上将军攻赵,赵括出击。秦军佯败而走,赵军出追。秦军坚守壁垒,赵军不得入。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绝赵军粮道;一支绝赵壁间,分赵军为二。赵军败,急筑壁坚守。秦王闻之,尽发十五岁以上民兵至长平,重围赵军。历四十六日,赵军粮尽,竟相杀食。赵括欲突围出,分为四队,四五复之,终不得出。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降于白起。白起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馀人归赵。赵人全国大惊。秦相范雎惧白起功高难为之下,说秦王罢兵许赵和,由是白起与范雎有隙。

257年,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也与白起一起被赐死,死后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之孙司马昌为秦时铁官。

 

战国四大名将之信平君廉颇:

350年,赵成侯崩逝,其子赵语立,是为赵肃侯。赵肃侯即位后不久,以其弟公子赵成为安平君,并任国相,兄弟俩共同执掌朝政,赵肃侯一生征战,朝中政务基本由赵成把持,赵成治理赵国,功勋卓著。

326年,赵肃侯撒手人寰,其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赵王年幼,朝政掌握于肥义与赵成之手。

309年,赵武灵王下令国中推行“胡服骑射”。

295年,赵章发动政变,杀死重臣肥义,攻打赵何。赵成、李兑早有防备,击溃赵章。赵章逃往赵武灵王宫中避祸,赵武灵王接纳了赵章。赵成、李兑率军包围赵武灵王宫,索赵章而杀之。赵成、李兑不撤兵将主父宫团团包围长达三个月之久,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竟饿死于沙丘宫中。赵成、李兑扶立幼主赵何,主持朝政,并为赵武灵王发丧。

295年,“沙丘之乱”后,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不久赵成寿终正寝,李兑独擅赵国,迫害赵武灵王近臣,正值燕昭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郡守。

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

285年,因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秦赵中阳(山西中阳县西)相会讲和。

283年,蔺相如完璧归赵。

283年,廉颇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

282年,赵将乐毅拔魏伯阳。

280年,赵奢攻占齐国麦丘。

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276年,廉颇伐齐,攻陷九城。

276年,廉颇攻魏,陷防陵(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廉、蔺和好,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275年,廉颇攻魏房陵、安阳拔之。

274年,赵将燕周攻占齐国昌城、高唐(齐国五都之一)

271年,蔺相如攻至齐平邑。

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出兵悍然攻赵地阏与(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秦军。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赵地几(河北大名),廉颇救几,再破秦军。

265年,赵将田单攻韩拔注人。

265年,赵将田单攻燕拔三城。

265年,赵将田单攻燕拔中阳。

265年,平原君庇护魏齐。

263年,赵惠文后去世,田单为相。

251年—250年,燕国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侦探赵国虚实。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决意发兵攻赵国。派栗腹为将,领兵60万,战车二千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栗腹令部将卿秦率军20万攻代,自率主力40万攻。燕军到达宋子(河北晋县南)后,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13万前往抗击。廉颇分析燕军来势后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遂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率军8万迎击燕军主力于。赵军同仇敌忾,决心保卫国土,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鄙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五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

249年,赵国假相国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都,燕国再次割让五座城邑求和。

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河南内黄县西北)

 

战国四大名将之英豪骑士武安君李牧:

246年,秦赵两国暂时修好。李牧作为相国出使秦国。

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国将领乐乘与廉颇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各自而出走他国,新王赵悼襄王遂召回李牧统领军事。

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斩杀匈奴10余万骑兵。

243年,廉颇既亡入魏,李牧攻燕,取武遂(河北徐水县西)、方城(河北固安县南)。

242年,燕军十万犯赵,庞率军抵之。于常山东垣,深沟高垒以待燕军。此战中,赵兵多用强弓劲弩射燕,其伤亡甚重。无论攻城战、野战燕军皆不利。后撤,遭遇李牧军。又撤,遇庞锾军,战大败。此战杀死燕兵二万余人,其余的奔溃或投降了赵军。

242年,赵悼襄王派将军庞入侵燕,杀燕将剧辛。

241年,庞攻占齐国饶安。

241年,庞组织合纵攻秦,拔寿陵。

235年,赵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

234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

234年,秦大将桓(又称樊於期)攻取赵国平阳(邯郸磁县东南),武城(山东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赵首10万。

233年,桓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国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233年,秦攻赵,李牧率师与秦军战于肥,秦军大败。

233年,李牧率军在宜安重创秦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夺回被秦国占领的土地,受封为“武安君”。此后,秦国不断派出军队攻击赵国,均被李牧击退,李牧在赵国声望大振。

232年,秦又攻赵,李牧迎战秦军,击破秦军于番吾。

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河北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再却秦军,这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但此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

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

229年,秦国趁赵国连年天灾再度发起攻击,李牧率军顽强抵抗。秦将王翦见难以取胜,便派间谍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要其离间李牧和赵王迁。而赵王迁由于李牧战功显赫,心存畏惧,轻信谣言,下令李牧将兵权交给赵葱和颜聚。李牧知二人无能而拒交兵权,加重了赵王迁的疑虑,被赵王迁派人暗中捕获,随后遇害,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被秦朝灭亡。

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河北蔚县东北)称王。

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

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228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燕都城蓟,取太子丹首级。燕王喜逃到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226年,王翦建议以60万大军攻楚,未被秦王采纳。后因秦军失利,秦王政请王翦复出。

225年,秦王政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224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进军至平舆(河南省),大败楚军。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

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其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项燕拥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楚国灭亡。

222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

221年,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秦国兼并所有诸侯国,自此一统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