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的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诸国混战的大争之世,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为首的七大诸侯国连年争战不休,这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之中有四位战功赫赫,天下闻名。这四位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秦国的王翦,赵国的李牧,赵国的廉颇。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然而这四大名将的人生结局却是各不相同,令人唏嘘不已。 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被称为“战神”、“杀神”,秦国人。白起在秦昭襄王时统率秦军征战六国,大小战争数以百计而从无败绩。伊阙之战,白起率秦军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发兵攻魏,夺魏大小城池六十一座,为秦国东出打下了基础。率军攻楚,在攻鄢之时决水灌城淹死楚国士民十数万,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损失数十万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白起伐楚后因军功赫赫被封为武安君,又在华阳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并斩首十三万。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白起率秦军大破赵军,把赵降卒四十万人全部坑杀。白起的一生灭六国士卒百万之多,但这位一代战神的结局却是因功高震主而被秦王赐死于杜邮。 武成侯王翦 武成侯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国人。他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他率军横扫三晋,先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致使赵国灭亡。后又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燕攻取了燕国都城蓟,使燕国名存实亡。王翦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率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攻入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随后王翦又率军南征百越并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出征之时常常向秦王求赐良田美宅以留给后世之用,大战之后就立即交出兵权以消除秦王疑虑,因此在平定百越之后王翦即以老病为名请辞,最后善终于家。 武安君李牧 武安君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人。李牧本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秦军攻赵都邯郸之时,赵王将其从雁门调回并任命为大将军,率军抵抗秦军。在宜安之战中李牧率赵军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秦国为了扫除这个平灭赵国的最大障碍,使用反间计重贿赵王近臣郭开,赵王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李牧被杀后不久秦军即攻下邯郸,俘赵王迁,赵国灭亡。 信平君廉颇 信平君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战胜燕军后,赵王任命廉颇为相,并封其为信平君。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其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但在之后赵王听信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兵权,并以老病为名不再用他。不得志的廉颇先后投奔魏国和楚国,但都未得重用,之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