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侯范睢(二)——上书自荐

 阿呆码字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写道,改名换姓的范睢到了秦国后,并没有能见到秦王,又在秦国等了一年多。

那个时候,秦昭襄王即位已经三十六年了,楚怀王也在秦国被幽禁至死,又攻破了齐国。

秦昭襄王是很不喜欢说客的,也不相信他们,所以范睢到了秦国一直没有被召见。

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都是秦昭王的舅舅;而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嬴悝都是秦昭王的胞弟,也就是这两个人和秦昭王都是同一个母亲,就是宣太后。

这四个人,魏冉是相国,其他三人也都有各自的封地,权势富贵非常显赫,都是因为太后的缘故。

后来穰侯为将,打算绕过韩国和魏国去讨伐齐国的纲、寿两地,那穰侯为什么要绕这么远的路去攻打这两个地方呢,因为他想要扩大自己的封地陶邑。

于是范睢就上书给秦王:臣听说圣明的君王处理政事时,会赏赐有功劳的人,会给有能力的人封官,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会给丰厚的奉禄和尊贵的爵位给功劳大的人。故而,没有能力的人是不敢随意任职的。

有人说,庸碌的君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赏赐或惩罚大臣,而明主则不会,对于有功者才赏,有罪者也会罚。我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人,自然不敢对大王有什么质疑的。

且臣闻周有砥戹,宋有结绿,梁有县(音读悬)藜,楚有和朴,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朝有镇国之宝美玉砥厄,结绿和县藜也都是有名的珍宝,楚国的和氏璧,这四个宝物,都曾经被埋在土里,也很难被工匠发现,但最后都成为了天下的名物。

大王现在看不上的人,难道不会是对国家有用之才吗?范睢这样说,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是一块没有被发现的宝物,是向秦昭襄王做自我举荐。

臣听说会治家的人会在自己国内招揽人才,会治国的会在其他诸侯国招揽人才。正是因为这样,各诸侯国才不能专有人才。

正所谓良医能根据病人的病情预测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也能洞察到事情的成败,能趋利避害。

还有一些重要的话,臣不敢写在这里,那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又不值得再说。

我想,也许是我太愚昧,不合大王的心意?或者说是举荐我的人出身太低不可信?如果都不是因为这些,那么,臣很想要大王能抽点时间见一见我,能让我当面进言。

秦昭王看了范睢的上书以后很高兴,表示了对王稽的谢意后(因为先前是王稽举荐的范睢),就派车马去召见了范睢。

                                                           文中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