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派人来朝廷请求和亲,天子就和大臣们商议。 大行令(官名)王恢,他常年在边境做官,比较熟悉匈奴人。 王恢说,之前我们也与匈奴和亲过,只是他们没几年又背约叛乱,这次别答应和亲了,直接发兵去攻打好了。 韩安国说,要走这么远去打仗,对我们很不利。 匈奴人逐水草迁徙,很难对付,就算打胜了,那种边境地方也没法管理。 部队要经过那么远的路程,人马疲累,还不如和亲来的好。 大臣们也都赞同韩安国的说法,于是,天子同意了与匈奴和亲。 雁门马邑县有一个名叫聂壹的富豪,他通过王恢向天子进言,说朝廷刚刚与匈奴和亲,可以派亲信去诱之以利,再派伏兵去偷袭。 王恢说,臣听说战国初期,代国北面有胡部那么强的敌人,匈奴都不敢轻易的去侵扰代国。 现在大汉这么强大,海内统一,匈奴却不停的来入侵,都是因为朝廷没有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匈奴不知道害怕,臣认为应当出兵攻打匈奴。 韩安国继续反对出兵,他说,臣听说高祖皇帝曾经被围困在平城,断粮七天,解围后并没有忿怒之心。 圣人应当心胸宽大,不以自己的私怨伤天下之公,当时派刘敬去交涉和亲,到现在已经五世了,臣认为还是不要出兵的好。 王恢和韩安国几番辩驳,最后天子采纳了王恢的建议。 公元前一三三年夏六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带着车骑、材官三十多万人埋伏在马邑边的山谷中,一边约单于到马邑来。 当时已派了聂壹为间谍,假装是逃到匈奴去的。 聂壹对单于说,自己可以斩杀马邑的县令和长吏,开城投降。 单于相信了聂壹的话,聂壹用死囚的人头挂在马邑城下,假称是县令和长吏,让使者回去报告单于,赶紧来马邑。 ![]() 于是,单于带着十万人进入武州县,在离马邑还有一百里时,看到外面许多牛羊,但是却看不到放牧的人,单于觉得很奇怪。 单于出兵擒获了武州的尉史,尉史告诉单于,马邑有汉军的伏兵。 单于大惊,连忙退兵,汉兵得到了这个消息,一直追到塞口也没追上,只好作罢。 王恢等三万兵马,原来想去攻打匈奴的粮草辎重,现在听到单于带兵回来了,考虑到匈奴兵多,交战一定会失败,也只好作罢,不敢出战。 天子非常生气,王恢说,我们开始的时候是和单于约好,要引他入马邑城,然后我们就出击伏兵,臣再去攻打他们的辎重部队(后勤),这样就可以得胜了。 结果单于并没有入城,还直接回去了,臣只有三万人,匈奴兵多,就算我知道这样做是死罪,但是也保全了这三万人啊。 天子下令把王恢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判他战场避敌的罪过。 王恢送了钱财给丞相田蚡,让他帮自己求情,田蚡不敢去找武帝。 就去对太后说,是王恢出主意要把匈奴单于引到马邑来对付他们的,现在事情没能成功,如果杀了王恢,这只会让匈奴高兴。 天子去拜见太后时,太后就把田蚡说的话对武帝说了。 武帝说,马邑的事是王恢提出来的,所以朝廷才发兵。 就算没能抓到单于,如果王恢能出兵去攻打匈奴的辎重,也能安慰一下将士们,如果现在不杀王恢,怎么对大家交待呢。 王恢知道后,自杀身亡。 从此以后,匈奴不再和朝廷和亲,经常去侵扰大汉边境。 但是又贪恋着大汉的财物,不愿关闭双方的交易市场,而汉朝廷也没有关闭交易市场。 上期文章回顾:炼丹师李少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