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空寺,公输天巧的空中楼阁

 寻梦游仙 2022-06-29 发布于上海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也是一处巧夺天工的奇观。来恒山不看悬空寺等于没到恒山,悬空寺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游恒山实质上就是看悬空寺,从广义上说恒山名气大,从狭义上说悬空寺却更胜一筹。

悬空寺,顾名思义,就是寺庙是脱离地面悬在半空中的,倘若这座寺庙是建在山坡或峰岩上,那么它也就不能称为悬空寺了。既然叫悬空寺,就只能是依附在峰崖间或挂在峰崖上,才能视其为悬空寺。

一般情况下,庙宇建筑都是建在平坦的地上,而绝少有建造在悬崖峭壁上,象悬空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的建筑,是非常罕见的,它就像是用几根丝线把几间小房吊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有句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我在很早前就知道了这座奇特的寺庙,这次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来到恒山的。当我渐近翠屏峰时,远远望见偌大一组寺庙建筑群,象贴画一样粘贴在如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那惊险万状,让人头晕目眩的空中寺庙令我惊诧不已。

远远望去,悬空寺总是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凌空感觉,这悬在半空中的寺庙以摇摇欲坠之感,看着确实挺吓人。据说,悬空寺是北魏后期建造的,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一千五百多年却安全无恙,让人不能不佩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来到寺下仰头向上望去,但见悬空寺建筑群是建在崖壁上凿岩为洞,插木为梁的基址上的。寺庙的所有殿宇建筑是用一根根木柱一头镶嵌在石壁上,另一头支撑着整个寺庙,建筑的着力点在插梁的拽力和底部木杆的支撑力上,叫人叹为观止。

悬空寺距离地面约5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悬”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表面上看寺庙整个建筑是用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凌空飞架,其实有部分支撑木柱是不受力的。据说,悬空寺在建成时,就没有设置任何的支撑木柱。

之所以设置支撑木柱,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走在寺庙中心理上没有危险感。悬空寺真正的重心是通过建筑底下暗插的飞梁传递于坚硬岩石中,岩石凿成后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使悬空寺似虚而实,以实抱虚,似危而安,悬中见俏。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把美学、力学、心理学等一切艺术手段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

悬挂于石壁之上的悬空寺,似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镶嵌在危崖峭壁之间。这座玲珑古刹似琼楼仙阁,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给人以超越心灵的震撼感。它犹如一首古老文明与现代气息合伴的交响曲,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悬空寺值得称“奇”的是建寺的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全身悬挂半藏于翠屏山壁崖中部略呈弧形的最凹处,石崖峰顶突出部分酷似一把大伞,正好为悬空寺遮阳挡雨,使寺庙避免了风侵雨蚀和烈日暴晒,营造了一处惊险、玄绝的人间仙境。

当山下洪水泛滥时,寺庙建于高处免于水淹。而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悬空寺具有五不着的特点:“石头砸不着、洪水冲不着、大雨淋不着、狂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

沿着阶梯拾级而上,寺庙的山门乃是一座阁楼,下砌砖壁,上筑阁楼,此楼既门楼又是碑亭一楼两用,实是因地面狭窄不得已而为之。鱼贯而入悬空寺内,寺内的所有殿阁皆为木质结构,上下梁柱一体,形成框架型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力度。

行走在殿宇之间的栈道上,眼看脚下架空的木板,不知道它承载了古往今来多少脚步,留下了厚重的印迹。顺着楼梯小心翼翼登上寺庙,站在凌空飞架的楼台俯视谷溪风貌,如临深渊,此时的我自感置身石壁间,心中不免飘飘然起来。

那些支撑着殿阁的细长木柱,总感觉有种摇摇欲坠的恐惧。而承载建筑重量的飞梁,用料都是浸过桐油的铁杉木,可以防腐,还不怕白蚁。这让我想起三峡绝壁上的悬棺,想起长江上的古栈道,不由得不油然而生敬意,由衷叹服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巧夺天工。

悬空寺的殿阁楼宇均以凿岩为基,楼体大部分悬空,下面只有数根不及碗口粗的木柱就岩斜撑,势同江南水乡的吊脚楼。各殿阁间以紧贴崖壁飞架的栈道相通,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曲曲折折,构思之奇妙饶有诗情画意,正如栈道上石刻所云:“公输天巧”。

关于悬空寺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按照佛教的传说,古时候金龙峡经常山洪泛滥,人们以为是金龙作祟,便想到建造浮屠来镇压金龙,但又碍于“佛不上山”的忌讳,于是便在山崖上悬空建起了寺院。

按道教传说,北魏时期,道家将道坛从大同南移到此,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造了悬空寺。还有一种说法是,北魏天师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其弟子遵其遗训,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建成了这座奇特的悬空寺。

据说,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道教的教理,“空”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之所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一般,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内有殿宇阁楼共四十余间,主要建筑由两座宏伟的三层九脊飞楼凌空构成,令人惊讶的是两楼南北高下对峙,争奇斗险,中隔断崖数丈,长线桥飞架于两楼之间,形成了悬空寺最为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

悬空寺的南楼高三层,设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宫殿是悬空寺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

北楼高三层,设有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中供奉的是五方佛,观音殿位于楼的中层。而位于最上层的三教殿是悬空寺内最为奇特的地方,佛、道、儒三教合一共处一室,实在是耐人寻味。

悬空寺整体的布局真是妙不可言,高低错综而不合零乱,交叉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寺内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的佛像八十余尊,塑像形体丰满、神态感人。

行走于阁楼上,似有摇晃之感,若临栈道,则如履薄冰,惊心触目。据说,悬空寺每天都会采取措施限制游览的人数,以免人数太多造成超载而发生危险。行走在寺庙中,我真切地感到脚下的地板因参观人群的走动而吱吱的呻吟和震动着,在心里难免一阵惶恐。

我不由得放轻脚步,变得小心翼翼的了,只得屏住呼吸,犹如行走在冰河之上,感觉只要稍不留神便会板断人飞。在这里,我无法静心向佛,一颗心如同这悬空寺一样悬着,我心里佩服在这种环境中能静心拜佛的人们,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悬空寺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明代王湛初赞叹:“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唐代李白游览后,在石崖上写下了“壮观”二字,如今在悬空寺下的一块大石上可以看见李白的手迹。明代徐霞客称其为“天下巨观”,可见悬空寺的不凡。

从悬空寺走下来,站在峡谷之中,任凉风拂面,听飞瀑流响,嗅山花芬芳,望两侧壁立山崖,惊叹镶嵌于翠屏山万仞绝壁间的古刹,不能不慨叹古人的建筑智慧。壮哉悬空寺,亲临此天下奇景,即使不登恒山,不逛别景也感到毫无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