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全面爆发后,国军少将林遵认清当前的形势,率领25艘舰艇、1271名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林遵的这一举动,最大程度上促成并保证了我军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然而当林遵率部起义后,他却想当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司令。受命组织海军的张爱萍得知这件事后,为了大局着想,便同意了,不过当刘伯承知道这件事后,忍不住训斥:“什么都能让吗?那还算是人民海军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林遵是谁?为何刘伯承会说出这句话呢? 张爱萍受命组建人民海军1944年11月,毛主席得知驻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后指示:“要看好我国的东南大门,那么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军。”随后毛主席命令叶剑英成立海防研究小组,着手研究创建海军的相关问题。 ![]() 毛主席 渡江战役开始之前,毛主席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的任务交给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当毛主席询问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人选的时候,陈毅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张爱萍。 此时的张爱萍因病正在大连休养,随后又来参加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安徽蚌埠召开的作战会议。会议结束后,陈毅将张爱萍叫住,并对他说:“中央决定让你去执行新任务,组建人民海军。” 张爱萍毫无思想准备,海军是技术性强、兼具海陆空军多军种特点的现代化军种,更何况我军事白手起家,难度很大。张爱萍说:“我恐怕难以胜任,我连游泳都很勉强,现在让我去组建海军,我……” 陈毅说:“这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由你来组建海军,不管是军委,还是前委,都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大事,而且这件大事是非干好不可的!” 陈毅还指示会将三野教导师师部、教导师3团等4000余人划给即将组建的海军。张爱萍当过教员,还是当时我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高级将领,因此选中他去组建海军是顺理成章的,后来事实也向大家证明,中央的这一决定没有错。 ![]() 张爱萍 张爱萍受命后,连忙赶往江苏泰州白马庙筹建海军。白马庙是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驻地,也是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的驻地。张爱萍抵达白马庙后,连忙和副司令员粟裕见面,当他谈到组建人民海军的时候,粟裕当即表示会选几个干部协助他。 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正式打响。4月23日下午,当我军成功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并解放南京的消息传来后,指挥部的同志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就在这个时候,三野前敌委员会发来了组建人民海军的指示,张爱萍当即通知大家开会。 大家落座后互相打着招呼,随后纷纷议论起我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喜悦,同时他们也为自己没能直接参与作战而感到惋惜,整个会议室的气氛格外热烈。 一向不爱说话的张爱萍发话了:“大家静一静,我们13个人都到齐了。”大家听后瞬间安静下来。 “现在会议正式开始!”张爱萍大声宣布前委成立海军的决定,他庄重地说:“今天是1949年4月23日,也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 ![]() 片刻沉默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自己成为海军的创建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自己肩负组建海军的担子而感到责任重大。张爱萍见状笑着说:
紧接着,张爱萍安排了下一步的工作,去江阴改编教导师等部队。张爱萍还风趣地说:“看来我们的人民海军只有在路上组建了,大家吃过饭后,立即上车去江阴!” 晚饭结束后,张爱萍带着其余13人乘坐吉普车,急匆匆地离开白马庙,向江阴赶去。 4月24日,张爱萍等人抵达江阴,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三野教导师的师长冯文华、副政委汪大漠等人。张爱萍召集大家在原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的会议室开会,就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的人事安排等问题进行讨论。 当天,三野前委向中央请示,将华东军区海军机构拟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 4月28日,张爱萍再次召开会议,教导师部队800多名官兵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根据上级的批准,张爱萍首先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党委的组成:“张爱萍担任书记,冯文华、汪大漠等人担任委员……” ![]() 随后张爱萍作了报告,尽管他并没有拿讲稿,但还是侃侃而谈,讲到生动处还会做出手势。张爱萍说:
成立大会一结束,张爱萍就给三野前委发去电报,报告相关情况。5月4日,军委回复:“张爱萍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冯文华为司令部办公厅主任……” 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后,张爱萍率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组建一支好的海军,如何让陆地上的战士们适应海上生活。张爱萍对此毫无经验,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人——林遵。 林遵率部起义,毛主席称其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林遵1905年出生在福建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父亲林朝曦曾在北洋水师任职,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 ![]() 林遵 林家在抵御外敌、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尤其推崇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林遵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自幼便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海军情有独钟。 1924年,年仅19岁的林遵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并在这里结识曾创办“新海军社”、主编《新海军》的中共党员郭寿生,并成为《新海军》的忠实读者。 1929年,林遵作为国民党优秀海军干部,被选派前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1934年,他毕业回国,担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等职务。
大家都知道,中日两国海军实力悬殊,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海军虽然立即实施重点防御,但由于缺少制空权,主力舰艇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受到重创,损失十分惨重。 为了阻止日军沿着长江向西前进,国民党海军作战时将失去军舰的水兵重新组织起来,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水雷游击战。刚开始,布雷队员们使用固定水雷,按照划分的区域布雷,这一举动也曾一度斩断日军舰艇的水上交通运输线。 ![]() 但没过多久,随着日军增强兵力后进行扫雷工作,并在沿江各地增设据点,这也令布雷队员没有布雷的机会。此时中国军队为了掩护雷区的安全、阻止日舰扫雷,由中国制雷厂创设了漂流水雷,不需要雷坠就能随流漂行,一旦接触到船身便会爆炸。此举配合固定水雷,形成攻守之效。 1940年1月,中国海军组建布雷纵队,开始实施漂雷游击计划。林遵临危受命,率部在长江中游的贵池县附近活动。 大家如果对布雷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林遵先是将布雷队员分成三五人一组,用人力携带或者其他手段将重达200斤的漂雷运送到江边。 在找不到民船可以用的情况下,林遵亲自率领队员避开日军的哨所,接近日舰,然后布下漂雷,从而击沉日舰,给不可一世的日军舰艇队沉重的打击,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战法——布雷游击战。事后,国民党政府先后授予林遵陆海空甲种乙等奖章和光华甲种二等奖章。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公然撕毁条约,发起内战。林遵内心是强烈反对内战的,就在他不知道该如何躲避内战的时候,国民政府让他率领一支舰队前往南海执行特别任务。 ![]() 南海任务完成后,林遵还是没能逃过内战的漩涡。1948年2月,他被任命为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驻守长江地区。而我军想要解放全中国的话,就必须率先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因此争取林遵起义是我军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1948年9月,中共驻上海地下党组织找到郭寿生,向他转达周恩来希望他争取林遵起义的任务。经过几次会谈,林遵渐渐对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和专制异常愤怒,他对郭寿生说:“国民党不垮台,简直是天理难容!” 郭寿生见时机成熟,便说:“中共希望你能率舰起义,这样不仅能避免内战,还能让无辜的老百姓少受灾难。”经过慎重的思考后,林遵决定起义。 1949年4月23日凌晨,林遵突然接到桂永清的命令,让他率领全部舰艇下撤上海。如此一来,林遵面前摆了两条路,第一是遵命下撤上海,另一个则是抗命率舰起义。 林遵当即赶回南京笆斗山长江江面的第二舰队锚地,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率舰起义。最终,惠安、永绥、楚同等9艘舰艇,连同第一机动舰队的11艘艇,以及第五巡防艇队10艘艇,海军官兵1271人在林遵的带领下宣布起义。 ![]() 第二天清晨,林遵按照和解放军商定的方案,命令舰队向南京下关驶去。抵达下关后,林遵等人来不及换衣服,于是便将衣服上标志着国民党军人身份的帽徽摘取,然后在舰艇主桅上升起了红旗。 当时张普生紧紧地握着林遵的手,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第三野战军的首长欢迎你们,并祝贺你们起义成功!” 这次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起国民党海军集群起义,也被毛主席称赞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想当海军司令,刘伯承怒斥:什么都能让吗?林遵如此有能力,对海军又如此熟悉,因此张爱萍在建立人民海军后,第一个想向他请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令人意外的是,林遵面对张爱萍请教的态度,却不是那么好。 张爱萍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海军,他亲自来到南京拜访林遵。张爱萍见到林遵后,先是称赞了他率部起义的壮举,随后代表华东海军向他表示欢迎。 ![]() 面对热情洋溢的张爱萍,林遵显得没有那么激动,反而礼节性地回应着。张爱萍察觉林遵的态度后没有生气,而是仍抱着虚心请教的态度说:“还请林兄能在海军方面指点一二。” 林遵看了张爱萍一眼,然后淡淡地说:
张爱萍听了林遵的话没有生气,而是说:“那不知道林兄能否派两名舰长到我们那里接收军舰。”谁曾想张爱萍这句话惹到了林遵,他生气地说:“你少管我二舰队的事情,二舰队的官兵是不能随便调动的!”张爱萍无奈只好先行告退,毕竟林遵这种态度是怎么也聊不下去的。 如何做通林遵的思想工作,一直都是张爱萍的一个心结,此时他想到了同在南京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刘伯承不仅仅是著名的军事家,他在国民党军队内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于是,张爱萍连忙来到刘伯承家,向他汇报了这件事,并请他帮忙。刘伯承点点头,说:“这件事就交给我,你放心吧。”紧接着,张爱萍让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办公厅主任孙克骥约见林遵。 孙克骥曾做过林遵的工作,对他比较熟悉,这次邀请的除了有林遵外,还有原国民党海军办公厅主任,同时是中共地下党员的金声。 ![]() 刘伯承 当林遵等人来后,刘伯承先是对林遵率部起义表示赞赏和欢迎,然后和他谈了组建人民海军的重要性,并请他和金声等海军专家为海军建设多多做贡献。 金声的态度很明朗,他表示:“刘司令员,您放心吧,帮助海军建设我义不容辞!”而林遵的态度也没有发生改变,他说:“陆军是不能接管海军的,解放军的文化水平是不足以建设海军的。” 刘伯承见林遵的态度没有发生改变,便想着做他的思想工作:
听了刘伯承的话后,林遵只是沉默不语,但刘伯承却从他的沉默中看出了他的真实想法。等林遵和金声走后,刘伯承对张爱萍说:“这个林遵啊,看来是想当解放军的海军司令!” 张爱萍没有意见,只要能将海军给建设好,谁来当这个司令员都是可以的,他说:“他想当的话,那就让他当嘛!”刘伯承却不同意,他怒斥道:“什么都可以让吗?那样就不是人民海军了!” 本以为不管怎么做,林遵的态度都不会改变,没想到毛主席的一次接见,令他的思想彻底发生改变。 ![]() 1949年8月28日,林遵和张爱萍等人乘坐汽车来到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在门口迎接他们。当张爱萍向毛主席介绍林遵的时候,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高兴地说:“原来你就是林则徐的侄孙啊!真是久闻大名,你的先人是民族英雄,你则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壮举啊!” 众人坐下后,毛主席说:
毛主席顿了顿,说:“但是我们的空军还很年轻,海军几乎没有,因此对于你们这些原国民党海军的起义和归顺,我们都是十分欢迎的。有些舰艇被炸了,没关系,只要有人问题就能解决,我们一定能将海军给建设起来的!” 毛主席对身边的林遵说:“你们原海军人员懂得科学知识,还有技术,新海军是要向你们学习的。但人民解放军的同志们也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不管是新海军,还是老海军,大家都要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人民海军而奋斗!” 林遵仔细地听着毛主席的谈话,毛主席的话令他深受启发,并强烈感受到这位共产党的领袖所具有的睿智和力量。 ![]() 毛主席接见张爱萍、林遵等人 1949年9月15日,经过毛主席批准,林遵担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从此以后,林遵协助张爱萍建设海军,并将海军发展的越来越好。 获得了林遵的帮助后,张爱萍开始组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而他所挑选的17名委员都是一些特殊人物。 从军衔看,有国民党海军少将、中将;从职务看,有孙中山先生的侍从武官、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署长等;从专业看,有搞指挥、作战、训练的,也有搞军需、造船的。 当张爱萍将研究委员会成员的名单拿给林遵看的时候,林遵没有说话。张爱萍连忙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林遵说:“太复杂了。”他又沉默了一会才说:“政治上太复杂,其中一些人还打过共产党。” 张爱萍笑了笑,说:“我都不嫌弃他们,你反倒嫌他们复杂了!只要是人才,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是重用!” 在谈到谁来担任委员会主任的时候,张爱萍说:“我决定让曾以鼎来担任。”林遵对曾以鼎也很熟悉,他原本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的中将参谋长。 ![]() 林遵听了张爱萍的想法后没有否定,而是说:“我觉得还是由你兼任比较好。”张爱萍十分疑惑地问:“这是为何?” 林遵说:“避嫌。”张爱萍又笑了,他说:“我们是为了建设人民海军才走到一起的,不需要'避嫌’,也没有什么'嫌’可以'避’,让他们大胆干吧!最多派一名陆军干部去当他们的秘书长,在军区海军首长和委员会之间做做练习工作。” 林遵听了张爱萍的话,不由得对他产生敬佩。没想到张爱萍不仅不怀疑原国民党将领,反而重用,这也更加坚定了林遵要好好帮助他建设人民海军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