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子成痴的少年,只因一个举动就让全部心血灰飞烟灭明朝时候,山东邹平县城里有个叫张偃的人,家境很富裕,平时除了读书以外,唯一的嗜好就是养鸽子。 张偃养鸽子简直入了迷,他按照经书上说的,把各地名种鸽子买到家里侍养起来,因而把家里的大部份积蓄都花在鸽子身上。他为鸽子制作了许多精致的笼子,漂亮的食盂。冬天,在鸽笼里铺上最讲究的丝绵锦缎为鸽子保暖,夏天,在鸽笼附近堆放冰块为鸽子降温,还雇用了很多人专门侍候。后来,他干脆连书都不读了,专程到全国各地去寻找优良品种,在家里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鸽楼”。 大家都把张偃叫做“鸽痴”,张偃听了自鸣得意,常向人们炫耀他的这些宝贝,还让人到他的“鸽楼”里去欣赏观瞻。 有一天夜晚,张偃按照平时习惯,去“鸽楼”将每只鸽子看了一遍,然后放心地回寝室睡觉。忽听“吱呀”一声,被锁着的门自动打开了,只见月光下有一个穿了一身洁白衣衫的年轻人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打扰了,先生。”白衣青年彬彬有礼地向张偃鞠了一躬。张偃从来没见过这个陌生青年,发现他虽然脸色苍白,却是一脸书生气,就疑惑地问道:“请问您是谁?” 那白衣青年微微一笑说:“四海飘泊之人,何必打听姓名呢。听说先生对养鸽之道十分精通,府上又蓄养了全国各地的名种良鸽,所以慕名远道而来。一是想拜见先生,二是想亲眼见见您养的那些鸽子,不知您能不能答应我的请求?? 张偃一听,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把他迎进厅堂里坐下,招呼仆人点上烛火,将远道来客请进“鸽楼”参观。 张偃领着白衣青年边走边眉飞色舞地介绍每一种鸽子,什么山西的“坤星”,山东的“鹤秀”,贵州的“腋集”,真是佳种俱备,灿若云锦。 白衣青年一边看,一边不住地赞美道:“果然名不虚传,先生真是养鸽高手啊,不过您所收集的品种好像还不够齐全。我平时也喜爱驯养奇异品种,目前已有几种养在寒舍,不知先生是否有兴趣去看看?” 张偃一听还有比他的更奇异的品种,高兴得不得了,要白衣青年立刻陪他一起去观看 这时,夜已经很深了。张偃跟着白衣青年一前一后走了很长一段路。四周尽是荒芜的田地,黑森森的,偶然听见几声猫头鹰的怪叫,显得阴森可怕。白衣青年一路上默默行走,一言不发更使张偃心里觉得发怵。 “请问还要走多少路才能到达府上?”张偃终于问了一声。 “对不起,请再坚持一下,敝舍已经不远了。”那青年回过头来朝他笑笑,脸色在黑暗中显得很苍白。 张偃只好壮着胆子跟他走。又走了很长一段路,忽见前面出现一座寺庙式的建筑。 “到了,到了。”白衣青年轻声说,却显得很快活,他把张假拉进了门。张偃这才发现根本不是寺庙,只不过是前后两间普通的房子,而且没有一点灯火。 那青年拉着张偃的手来到中间的庭院,让他在一边站好自己走到庭中。只见他仰面而立,口里发出一阵阵鸽子的鸣叫声,听起来很是悦耳 这时,黑暗中飞来两只鸽子,羽毛纯洁无瑕,边飞边跟着白衣青年鸣叫。飞了一阵,两只鸽子又跳到地上表演起来。一会儿跳舞,一会儿翻跟斗。 张偃正看得出神,白衣青年把手一挥,两只鸽子立即翅膀接翅膀地飞走了。张偃正想问问,白衣青年又学起鸽子的鸣叫来。不一会儿,黑暗中又飞来一大一小两只鸽子。它们从空中翩翩而下,落在庭院的一块石阶上。在白衣青年的鸣叫声,像仙鹤似地跳起舞来,舞姿很优美。 那只大鸽子伸长了脖子,羽翼象屏风一样张开,边舞边鸣,好象在召引小鸽子与它一起歌舞。小鸽子也不示弱,时而围着大鸽子欢叫跳跃,时而在它的头顶上轻盈地扇动翅膀。叫声此起彼落,舞姿双双相和,仿佛在比赛各自的技艺 在一旁的张偃看得如痴如醉,惊叹道:“莫非是神鸽下凡么?”相比之下,自己的鸽子就逊色多了。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打主意:机会难得,何不向白衣青年要一只带回去养养呢? 主意已定,他便向白衣青年作揖道:“您奉养的这些鸽子真是举世无双,简直都是些神鸽呀,请想我冒味,如有多余,能否忍痛割爱,让给我一二只,本人愿以重金相酬。” 白衣青年摆摆手说:“这些鸽子都是我的心爱之物,岂能轻易送人,更不是一般金银所能买得到的。” 张偃见他不肯让,心里很失望。他想这种鸽子即使走遍天下也难以遇到,失去这次机会,岂不是太可惜了?于是便苦苦哀求,要白衣青年无论如何送他一二只,否则他就不回去了。 白衣青年见他求鸽心情如此真诚,想了一想说:“好吧。"接着把手一挥,命令表演歌舞的那两只鸽子飞走,又学了几声鸣叫。两只纯白色的鸽子飞来了,轻轻地飞落在白衣青年的手臂上。那青年向张偃略施一礼说:“如不嫌弃的话,这一对鸽子权当我送给你的礼物吧” 张偃受宠若惊地接过那两只鸽子。高兴得心里怦怦直跳。借着月光,他仔细观看两只白鸽。 一雌一雄,只见它们的眼睛都是琥珀色的,中间有两颗黑色的眼珠子,闪着洁净的光。他在心里惊叹道:“这样的鸽子肯定世间少有哇” 张偃完全折服了,但还不肯罢休,拉着白衣青年的衣襟,一定要他再唤些鸽子来开开眼界。白衣青年说“倒是还有几种尚未唤出来,不过今晚时间来不及了,以后再说吧。” 张偃哪肯罢休,拖住他苦苦哀求起来。两人正在相持不下,忽然发现背后的野地里有火光,还隐隐约约听得见喊声。等到火光靠近,才知道是张偃家的仆人寻找主人来了。他们见张偃深夜不归,还以为主人出了事,沿途找到了这里。 张偃这才发觉时间早已过了午夜,便向白衣青年告辞。不料等他回过身去,却根本看不见白衣青年的身影。忽听见“扑喇喇”一声,一只象鸡一般大小的白鸽,振翅从他身边飞上天去,转眼没入黑魅魆的夜色中去了。 张偃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再看看四周,哪有什么寺庙庭院,眼前只是一片阴森森的荒野之地,身边只有一座衰草覆盖的坟墓,墓旁栽着两株孤零零的柏树,在晚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微弱而凄凉的声响。 张偃问仆人:“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没有?” 仆人们面面相觑,都摇着头说:“什么也没有看见呀:”张偃心里一沉,不禁有些害怕起来。他不敢再逗留下去,便抱起两只鸽子,跟着仆人急步回家去了。 第二天,张偃将这两只鹤子放在庭院中表演,仆人们见了都惊叹不已。从此他把它们当作了神物,精心饲养起来。许多鸽迷慕名求访,张偃每天接应不暇,他的名声也传出县城,转进了京都。 再说张偃有个叔叔,在京城里做大官。这天,他上朝回来,在路上遇见了张偃,便随口问道:“侄儿,听说你养了一对好鸽子,能不能送来看看?” 张偃一边唯唯应着,一边暗自思量:一定是叔叔知道了我养的那对鸽子,如果不给他送去看看,岂不要得罪叔叔?最后他咬了咬牙,决定把鸽子暂且放在叔叔那里养着。 那天他特地用两只相当精致的鸟笼装鸽子,郑重其事地送到叔叔的府上。过了几天,张偃在路上又遇见了叔叔。他很惦念他的鸽子,寒暄几句后,便想问问鸽子的近况。但叔叔只字未提鸽子的事。张偃忍不住问:“叔叔,前几天给您送去的那一对鸽子怎么样" “鸽子?”叔叔竟一时想不起侄儿曾经送过他这份礼了。他拍拍脑袋,想了一会儿说:“噢,记起来了,记起来了,你是说那两只小鸽子呀,嗯,味道不错,就是瘦了点儿? “什么?”张偃惊叫起来,“让您给吃了?” “是呀,怎么啦?”叔叔感到奇怪。张偃气得连连跺脚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鸽子,这是神鸽呀" “神鸽?可是,吃起来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嘛”叔叔咂咂嘴,回味地说。张偃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几乎要跌倒在地。他哽噎着说不出话来,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去了。 他昏昏沉沉地睡到半夜。忽见窗外一道白光闪过,正在疑惑,那白衣青年已飘飘悠悠地走到他的跟前,只见他满脸怒容斥责道:“我以为你是个真心爱鸽的人,所以把我的子孙们托付给你,想不到你竟违背我的心愿,使它们蒙受如此大的灾难。哼,算我看错了人,今后让我的儿孙们永远离开你吧"说完,一白烟袅袅升起,白衣青年化为一只白鸽,一边哀鸣着,一边翩翩飞去。张偃所养的那些鸽子,全都跟着它飞走了。任张偃怎么嘶声呼叫,它们头也不回地消失在黑夜里了 张偃急得顿足捶胸。不一会儿,他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回想刚才的梦境,立刻醒悟到:那白衣青年肯定是天上的鸽神,如今,他必定是向自己问罪来的,张偃立即翻身下床,赶到“鸽楼”一看,果然里面空空荡荡的,夜风吹起地上的几根鸽子羽毛,飘飘忽忽地打转。四周寂静得可怕。 “罪有应得,罪有应得呀”张偃突然仰面大叫道,跌坐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 从此,张偃整天郁郁寡欢,思念鸽子成了病,终于日不进餐,夜不成眠,不久就死去了。临死前,他恍恍惚惚地看见了成千上万只鸽子搭成一座美丽的桥。他正沿着这座桥走到天上去,去拜访那位“鸽神”白衣青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