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最后一公里”商机!社区商业发展三大趋势

 德培论道 2022-08-09 发布于上海

   

相较于在几轮疫情中遭受重创的实体商业,社区商业在疫情脉冲式狙击和加码防控的外部环境下展现出了超强的韧性。

2021年度《中国实体商业客流桔皮书》显示,重点城市客流恢复增幅前100名商圈中,41%为社区型商业。

究其原因,社区型商圈的基础消费客群为周边居住人群,其消费需求刚性强且频次高,由此反脆弱性也较强。

福 卡 智 库

 01


什么是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型商业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根据体量和辐射能级,可大致分为社区型商业中心、街区型商业和邻里型社区商业三大类。

社区型商业中心是在满足周边属地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对外辐射力的社区商业类型,多见于经济和人口体量较大的一线城市。

相较于其他两种类型,社区型商业中心业态较为综合,兼具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功能。社区型商业中心体量一般在2万-5万平米之间,辐射半径1.5-2公里或更远。

街区型商业是立足于本社区居民,兼顾外部消费群的社区商业类型。

项目通常由住宅开发商打造,为街区内的多个住宅项目提供服务。

相比其他业态,街区型社区商业业态的定位更为精准,市场化程度更高,有利于促进区域商业的成型。街区型商业体量一般在3千到2万平米,辐射半径一般在1-1.5公里。

邻里型社区商业是立足于社区消费群的社区商业,通常商业规模以本社区居民消化程度为限,多见于工业园区中。

项目通常由商业地产开发商根据市政规划进行打造,主要用来服务周边单个或多个工业园区的住宅项目。

邻里型社区商业体量较小,一般在3000平米以下。

福 卡 智 库

 02


社区商业的业态布局

作为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属地型商业,“便民、利民”是社区商业的主要任务。由此,相较于其它商业项目,社区商业的零售业态占比较低,服务类业态占比较高。

具体来看,超市、餐饮和服务配套是构成社区商业的三大基石。

根据商业体量和服务能级不同,业态的构成也会有所变化:

通常商业体量在3千平米以下的配套商业除三大基本业态外,一般还会配有少量美容业态,以保障居民基本的生活和服务需求。

商业体量在3千到2万平米的街区型商业一般以中型的综合性超市为主力店,除基本业态外,通常还配有医疗保健、美容美发、休闲娱乐、房屋租赁等业态,在满足小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适度兼顾外部消费群。

而商业体量在2万-5万平米的社区型商业中心通常以生活类百货或大卖场为主力店,另配有一系列兼具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休闲餐饮、体验娱乐、品牌专卖和生活服务类门店,在满足居民日常综合消费需求外,为居民提供更个性化的消费和多元化的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