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滨海蓝碳经济研究中心 |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下的海洋可持续发展

 蓝林观海 2022-08-0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滨海蓝碳经济研究中心

格润华地环保科技秉承“蓝碳科技、海洋永续”的宗旨立足于滨海蓝碳经济发展,通过与国内外优质平台共同搭建“滨海蓝碳经济研究中心”为政府与企业提供智库咨询、行业培训、技术交易、科技创投与产业规划等服务,为中国蓝碳经济发展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商业新文明。

蓝碳经济速递




利用海洋实现碳中和,要以可持续的方法使用海洋资源,海洋吸收了地球系统中的大部分超额热量和大量人为排放的COx,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片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良性高效地利用海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前提。国合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呼吁,要以可持续的方法使用海洋资源,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海洋可持续管理。   

但当下,海洋面临着过度捕捞、化学品以及微塑料污染等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   

图片

“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护好海洋生态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变化问题也没有办法得到解决。”曾多年担任国合会首席专家的汉森教授建议,在全球海洋治理中需要将海洋治理推进到国家以及地方层级。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重点在于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通过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和与生俱来的恢复力,平衡发展与保护,进而建设可持续的蓝色海洋经济。”国合会发布的《碳中和愿景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治理》报告指出。   

索尔海姆对中国海洋的可持续管理表示了肯定,他说中国已经推出了沿岸地区的海洋治理、管理方案,包括中国的沿海地区、近海大区,均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下一步,全球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寻找解决海洋问题的方案,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海洋可持续管理。

图片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海洋在碳中和目标实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碳储量上,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碳储存量 约 为4×105 亿t,是 陆 地 碳 库 的10倍((4.6~6.7)×104亿t),大气碳库的50倍(8.6×103 亿t),在地球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气候变化调节作用。海洋也是大气 二氧化碳 重要的汇,已经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约三分之一人类排放的 二氧化碳 ,且在过去五十年间从大气中吸收的净碳量(进 出 通 量 之 和)从10亿t/a增 长 到25亿t/a,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碳 汇 时 间 尺 度上,相较于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数十年到几百年的碳汇储存周期,海洋碳汇可达千年之久,使得封存碳不易重返大气,能够在地质历史时间尺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当前科学研究表明,海洋能够在持续增加碳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海洋资源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技术研发和工程探索,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新热点,这 其 中 既 包括传统海洋碳汇资源过程机制的新科学认知,也 涵 盖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技术特征的新技术路径。因 此,海洋能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构造海洋碳中和技术体系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内容。

图片

2009年联合国 环 境 规 划 署、粮 农 组 织 和 教 科 文 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FAO/IOC)联合发布《蓝碳:健 康 海 洋 固 碳 作 用 的 评 估 报 告》(BlueCar-bon:The Roleof Healthy Oceansin Binding Car-bon),首次提出海洋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蓝碳”概念。

保护国际(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CN)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 会(IOC)等 联合启动 了 “全 球 蓝 碳 计 划”(TheBlueCarbonInitia-tive),成 立 了 专 项 工 作 组,发布了蓝碳相关的系列 报告,包 括 《蓝 碳 政 策 框 架 》、《蓝 碳 行 动 国 家 指南》、《海洋碳行动倡议报告》等。

图片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将碳达峰 碳 中 和 纳 入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整 体 布 局,成立了碳达峰碳 中 和 工 作 领 导 小 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和一系列行动方案与落实举措。2021年9月,中央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 峰 碳 中 和 工 作 的 意 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对海洋支撑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片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6次大会(COP26)上,190多个国家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中国与美国联合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继续共同努力,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气候行动,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回顾过往,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海洋在增加碳汇、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发展海洋碳汇做出了战略部署。

图片

2015年《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十三五”规 划(纲要)》指出加强海岸带、湿地保护与修复;《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提出积极开发利用海上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增强海洋碳汇功能。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和《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指出,与沿线国共同开展海洋和海岸带蓝碳计划,建立国际蓝碳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蓝碳标准体系及交易机制。


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碳汇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大量工作,特别是提出微型生物碳泵理论(MicrobialCarbonPump,MCP),为海洋碳汇提供了新思路,正在引领国际前沿。因此,全面构建海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体系,既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在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全面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