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卫视“蜀韵风华——精品纪录片播出季”精彩继续,《古蜀瑰宝》之《迁徙·融合》今晚播出!

 新用户29497861 2022-08-09 发布于安徽
图片
  蜀韵流转,绵延不绝;风华正茂,生生不息。7月18日至10月24日,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蜀韵风华——精品纪录片播出季”,人文、考古、自然三大主题精心编排,以精致影像彰显四川多彩之姿。四川卫视每周一21:20播出,四川观察客户端同步播出。
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之《迁徙·融合》将于今天亮相以古蜀文明遗址的最新发掘及研究成果为主线,摄制组尝试重走古蜀文明的发展之路,勾勒出距今5100年到2600年间古蜀文明的形成脉络。
在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陶塑人面像。从当代审美来看,它制作手法简单,只是整体物件的部分残件。通过科学的检测,考古学家断定它是四川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陶制人像艺术品。
200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发掘出数万件文物,包括石器、陶器、玉器等。在这其中,彩陶最令人瞩目。通过横向地与同时期其它部分彩陶风格对比,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些彩陶很有可能来自马家窑文化。
图片
越来越多的证据将营盘山和甘肃马家窑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最有力的是碳14测年。通过科学的碳14衰变程度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从而推断文化所存在的具体年代。经过对比,营盘山的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这与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晚期和马家窑文化年代相当。
古蜀人的来路逐渐清晰。5000多年前,马家窑先民从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出发,经过甘南草原,进入川西高原,后又沿岷江河谷进入四川盆地。
图片

古蜀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距今4600年,营盘山遗址被废弃。先民们离开了生活了700年的家乡,一路南下。从北向南,从西向东,路途漫长,一路艰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他们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明和同事花了6年时间,终于解开了营盘山先民迁徙的秘密。
图片

通过植物考古方式,闫雪尝试摸清楚古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植物考古包括探索植物遗存和复原古代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闫雪从高山古城出土的植物遗存中,发现了稻谷的痕迹。于是,她一头扎进稻田中,完全模拟复原古人的生产方式,研究古人的食谱。考古结果显示,高山古城时期,水稻已经超越小米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高山古城、宝墩古城成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图片

在一件件古蜀器物的见证下,三星堆“一醒惊天下”。在此之前,种类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址前所未见。通过横向对比,这些器物又与同时期的夏文化和商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也可以印证,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融合的产物,开创了古蜀文明前所未有的辉煌。我们相信,随着更多考古线索的发现,以及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古蜀文明越来越多的细节都有望在未来一一揭开。

图片

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之

《迁徙·融合》

四川卫视 今天21:20播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