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方绿标收听日行一善主播马踏飞燕诵读美文
作者:龙靖 来源:哲学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备的人越来越少。”
深以为然。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一个人越成熟,就越容易推己及人,理解他人的难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苛责他人,就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想当然”的去看问题。 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就容易放下那份“苛责心”了。 活得高级的人,理解他人
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一个人,往往会根据他当下做了什么事情,却不去了解他经历过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他经历过什么,也许,对于他的做法,也就不会过分苛求了。 对于别人的所谓“过错”,宽容,有时候比责备更有力量。 管仲与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 两人曾一起做生意,可是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一些。 旁人认为管仲贪心,鲍叔牙却知道管仲家庭贫困,并非是贪心。 管仲三次当官,三次被罢官,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无能,而是知道管仲没有遇到欣赏他的人。 管仲三次参战,三次逃跑,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胆小,而是知道管仲家里有老人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管仲受辱活下来,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没有羞耻心,而是知道管仲“不羞愧于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曾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当我们看某些人不顺眼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我们对对方不够理解罢了。 看到有些人“抠抠搜搜”就反感。 可是,也许对方过日子正捉襟见肘,所谓的“抠抠搜搜”,不过是为了度日罢了。 看到某些人“脾气暴躁”就厌恶。 可是,也许对方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如果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背后的苦,我们就更容易包容他们所谓的“过错。” 
活得高级的人,容纳不同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面对不同,层次低的人,总是习惯性地排斥差异,认为只有自己对; 活得高级的人,却能够容纳差异,试着去理解差异。 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的精彩,恰恰是源于“差异”。 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接纳”差异,所以,他们才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北宋时期,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两人虽然是政敌,可是当司马光落魄时,皇帝让王安石评价司马光,王安石却对其人品、能力、才学,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司马光因此全身而退。 当王安石遭到弹劾时,皇帝询问司马光的建议,司马光说道:“疾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后人将这段渊源称为“君子之争。” 一个人气度的大小,恰恰就体现在对待差异时的态度上。 能够包容他人的差异,不仅仅体现了自身的修养,甚至能够获得“对手”的尊重与欣赏。 有一对母子搭上了一辆黑人开的出租车,小孩问妈妈:“司机叔叔的肤色,为什么与我们的不同呢?” 妈妈回答:“上帝创造各种颜色的人,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呀。” 到达目的地,司机不收钱,说道:“我小时候也问过我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说:黑人生来就是低人一等。 如果当初我妈妈的回答也像你这样,也许,我的人生会更加成功。” 面对差异,如果能够心存大度,便是在“结善缘”。 也许在自己只是一时之“宽容”,却很有可能对对方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意义。 善结“善因”者,终得善果。 ▽ 一个人能够成多大的事,与其气度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气度狭小,容不下差异,则容易四处树敌,让自己步履维艰。 只有容得下差异,容得下反对之声,才能在差异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