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战绩拉长到几十年,平均二十多点的年复利,成了世界首富。所以你会觉得,只要我的投资生涯平均每年超过百分之十以上,持续多年,这样就会变得越来越富。然后列一张表格,本金50万,按照不同的复利速度,分别是多少年之后达到一千万。这理论是对的,问题是这是推理的理想状态。 而且平常我们教育孩子,和期望孩子将来走的路也是这样。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用人单位疯抢,之后高新,甚至年薪50万。这是努力的方向,也是理论上可行的,但是在一线城市50万年薪就安乐了吗?不见得,因为父辈也没经历过,他们也是打工的思维。这里不是否定努力学习的意义,相反,有些人是因为学识不够而不能再提高,这是题外话。 炒了很多年股票,很多人会发觉自己的收益别说什么平均年十几二十个点,能够不亏就已经战胜80%的人了。所以很认同上面所说的那个表格,同时也觉得“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这句话很有道理。 那么有钱人是不是大多数都是通过这样稳定发展变成富人的呢?观察多了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而是大多都是通过几级跳发展成富人的,不是慢慢变富,而是通过多级跳跃改变阶层的。当然前提是向前跳,而不是向后。 普通人从0至一百万投资资产,算是进入第一级,累积资本第一桶金阶段。跨进一千万,就踏入了富裕阶段。再到五千万,那就是富人了,而富豪是几个亿以上的顶尖。这几个阶层,是不是循序前进按表格复利的方式得来的呢?当然不是! 2007大牛市年的时候,我的账户从一万五千元涨到了十几万,大约六七倍吧。同期非常多的股民也是赚了很多倍,十倍以上的多如牛毛。本金投入大的,一个牛市赚到几百万,上千万资金的也不少。实现了一级跳和二级跳,不过熊市的时候,大多数人也会往后跳,有的还返贫了。 而实现二级跳稳定下来的人,在2015年牛市的时候,会实现三级跳或者四级跳。记住是跳,不是漫步前进的。也就是说,你要暴富几次,才可以进入富人阶层,但正常人能暴富一次都天开眼了。中间的年份,反而是慢慢变富的年份,有赚有亏很稳,不跳。 做生意的也一样,那些富豪也不是按年份慢慢增长,而是遇到了一个大机遇,踩到了风口。三级跳甚至五级跳的都有,对他们来说,慢慢变富就是一个笑话,暴富才是事实。 当年一九九几年的深圳,和我同一个酒店做服务员的小伙子,用家里资助的几十万开了一个酒楼,三年时间,资产过千万。同期我打过工洗猪肠的大排档客家王,五年时间成了一个餐饮集团,速度快得像玩变脸一样。你有见过追求每年十来二十个点的富豪吗?前期几级都是跳过来的好不好,其实连巴菲特也是,只不过大家都关注微笑曲线的后面而已。 三十岁的时候,我独自买了两瓶金威啤酒,在帝王大夏对面的草坪发呆,准确来讲是迷惘。怎么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有钱人,他们有房子,有车,出入高档场所。我这么努力打工,想尽办法搞钱,怎么还是一无所有,难道我天生就是垫脚石,有没有人教教我怎么做?没有。 四十岁的时候,我喝三瓶啤酒,下班回家睡觉前喝(白天不喝),边喝边复盘,或者打游戏。压力好大,上有老下有小,老的还要长住医院,存款没有多少,股票账户十几二十万,还起起落落的。想想将来要是失业了,这几十万做什么生意好,要是全亏了怎么办?完全没想过把这些钱全投进股市,做职业投资者,我是被迫的,我发誓! 当然也不相信当时很火的游资,包括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涨停板敢死队,一听就是送死的那种。我就不敢打板,都涨了这么多了,追高死得快。风格是喜欢低吸那种,也延续到了现在。 但是不妨碍我思考他们的历程,然后思考自己的心魔在那里,要不要颠覆自己的认知。对照K线,思考一下他们说的“道理”,再实战一下,哇塞,可以啊。以前输怕了,老是想着防守,忘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恰恰遇到2015年大牛市,试验变成了实战,一下子跳了两级,自己都反应不过来。从累积本金到富裕家庭只用了短短三几年时间,原来是这样的吗?连跳两级。 之后发现,资产的增值完全不是按图表的平均线,而是当你遇到一次大机遇,抓住它,实现一次飞跃,然后稳住,等待下一次大机遇。当然,前提是能稳得住,还要抓得住,都很考验人,但是道理过程要知道。 其实股市里的大机遇也可以大致判断的,如果说07年前的上证996点是大机遇,那后来的2013年1849点就给了大型底部的连线,一个中国股市的上升趋势,同时把一九九四和九一年都连起来了。然后你划一条线,2019年的2440点,和2022年的2863点就托起来了。平均每年100点的上升趋势就连起来了,这个时候你不重重敲它一笔,还要恐慌,那就是你不了解这个市场,连基本的股市认知都没成型,抓不住也怪不了别人,明显到简直是送钱。 做生意和做股票一样,想要实现跳跃发展,就要机遇,错过了或者苟不住,就是平凡的继续。资金大了需要配置式发展,这个赞成。小资金如果选择走正确的道路,日常开支就消耗掉了,本金增长为负。上证3000点以下就是送钱,遇到关键时刻不拼一把,怎么赢? 这只是我的见解,大家随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