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手卷,草书,纸本,纵27cm、横21.2cm,8行,共85字。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入贾似道手中,至明代曾经“江阴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编》),《清河书画舫》又称“郡人王氏所藏”,明代为项元汴所有,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杨凝式(yáng níng shì)==(873年-954年)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唐末门下侍郎杨涉之子。杨凝式善文辞,尤工行草。其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 ::宋高宗(sòng gāo zōng)==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贾似道(jiǎ sì dào)==(1213年-1275年)字师宪,一字允从,号悦生、秋壑,南宋晚期权相。贾似道喜欢收藏艺术珍品,对于艺术品的流传、保护起了重要作用。贾似道主持翻刻的《玉枕兰亭》、《玉版十三行》、《宣示表》被称为“贾氏三刻”,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所书。《玉枕兰亭》流传到清代后不知所踪,现《玉版十三行》、《宣示表》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在首都博物馆。贾似道刻石为书法的流传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研究名家书法提供便捷;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67岁时的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起居(qǐ jū)==日常生活作息; ::胁(xié)==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通快(tōng kuài)==畅快舒服; ::踞(jù ) ==蹲;坐; ::倦(juàn)==疲惫; ::腊(là)==岁末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个月的天气干燥少雨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 ::传(chuán)==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 
【1】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 
【2】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 
【3】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 
【4】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