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家庄

 东营微文化_ 2022-08-10 发布于山东

东营微文化·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左家庄

我的故乡左家庄,在垦利城东北七八公里的黄河岸边,隶属垦利区垦利街道。过去常听老人们说,这里算是新庄,老左家庄在旧社会发大水时,被淤在地下一人多深的地方了。至于是在现在的黄河南、黄河北,还是河道下,谁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迷。但世间万物皆有巧合,2018年,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犁出了一块大石头,终于把这个谜解开了。
黄河自黄土高原奔流而下,携带大量泥沙,淤积出了大片良田。据垦利县志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垦利县城附近始有人垦荒。当时,利津县盐窝镇左家庄的农民,利津城的农民结伙来到这里垦荒,并安庄居住。为了区别于老家的左家庄,俗称“下左家庄”。它的周围都是没有主人的新淤地,上面杂草丛生,无边无际,谁开荒谁先得,种啥长啥。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人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好事啊?左家庄人起早贪黑,开荒造田,家家有了土地,辛勤耕耘,年年收成不错。每到收获季节,人们就把棉花、花生、大豆运到东津渡,再自这里装船沿黄河逆流而上销往济南,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几年后,左家庄便成为了周边最富裕的大村庄。
那时的左家庄东西长三里多,南北宽二里多,街道模仿了济南棋盘街,有东西街九条,两条街中间安两户宅基;南北街七条,两条街中间安八户宅基。庄内住宅多是四合院为主的土木结构,住有李、张、左、崔等望族千余户,人口近五千人。
据《东营境内的黄河》一文记载,1934年黄河在“合龙处”(今利津堐东村附近)决口。河水东向漫流,先由毛丝坨以北老神仙沟入海,后来又形成了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三股入海流路。那场大水把左家庄全部淹没,片瓦无存、踪迹全无。
1965年,惠民地区宣传部王副部长,带领四清工作队进驻左家庄。他手下年轻人多才多艺,创作了几首歌曲,其中有一首共四段,第一段唱道:“黄河水翻巨浪,日夜不停向东方,水流千里归大海,旧社会淹没了左家庄。千家财产一水漂,万条性命落汪洋,万恶的官府不过问,财主欺人更疯狂。爹死娘叫孩子哭,妻离子散逃他乡,茫茫青天乌云滚,乌云滚滚遮太阳。”这无疑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大水退去后,幸存者在黄河两岸依傍土地建房居住,逐渐形成了黄河南、黄河北两个左家庄。黄河南的俗称前左,黄河北的俗称后左(1951年改称新农村)。还有很多幸存者,投亲靠友至今居住在黄河南垦利街道的联合村、邵家村、崔家村,以及黄河北陈庄镇的中古店村、集贤村、薄家村等村庄。
1938年7月,国民党在郑州花园口人为决堤,黄河夺淮入海,山东河竭。1947年3月,花园口堵复,黄河回归山东故道,仍循原河道三股入海。建国前后,左家庄北的黄河岸边,有下游最后一座水文站,最后一处码头。码头周围饭店、马车店生意红火,庄里的杀猪场天天杀猪卖肉,大牲畜屠宰场更是远近闻名。
人民公社时,左家庄分为了两个大队,十六个小队,三千多口人,占当时西张公社人口的四分之一。那时候受利益驱使,时常有人耐不住寂寞杀猪宰羊,或者在大坝上给过往行人烩干粮,还有的走街串巷卖油条、水煎包,可运动一来这些人就要挨整,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又由于村庄大人口多,周围土地碱化,黄河水经常漫滩,家家日子过得清贫艰难。那时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笑话左家庄:“左家庄三大硬,塑料皮的《购买证》,电灯下面煤油灯,水管是个大深坑(挖出油田水管打孔取水)。”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左家庄,几乎是一夜之间,乡亲们都结伙出去做买卖了。
1980年,有亲兄弟二人在垦利县城的西头,前后搭起了两个大棚卖水煎包,在当时可算是开了个人经商的先例。爹在前面给小儿子烧火,大儿子看见有人走来,就逗趣地吆喝:“卖水煎包了,刚出锅的水煎包,又香又脆,到前面吃爹的,来后边吃儿的。”那热闹场面引来了
不少路人顿足观看,禁不住要买几个水煎包一饱口福。
现在的左家庄是左一、左二两个行政村。东营建市后,在东城、八分场、垦利、孤岛、仙河镇南北一条线上,都有左家庄人在经商。他们干得得心应手,忙得不亦乐乎,多数都买了楼房,孩子就近上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每次到了这些地方,都要忙不迭地和乡亲们打招呼,双方难掩亲切和高兴。拉起家常,他们都会说:现在的政策好啊,只要不犯法干啥都行,这样的日子,咱过去连想都不敢想,比咱推小车的时候,好得可不是一点儿了。
左家庄人不但善于经商,种地也不含糊。2018年金秋时节,小孙驾驶着拖拉机,带着五面犁铧欢快地跑在旷野上。这里是我侄子志刚承包的300多亩河滩地,非常肥沃,他实行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季亩产2000多斤。可他仍不满足,今年又要求小孙深耕达到30厘米,期盼明年产量再提高。
拖拉机功率强劲,土地开阔平整,小孙开的有点儿漫不经心,稍不留神油门一松,就听到后面咯噔一声,感觉犁铧跳了一下。他赶紧停车,跳下驾驶室跑到后面一看,一面犁铧的前面拱起一堆土,后面扒了一个坑。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拿出铁锹挖下去一看,一块很大的石头露了出来。他又拖出随车钢丝绳,一端挂在石头上,另一端挂在犁架上,开动拖拉机就把石头拖了出来。
去年,我听志刚说起这事,就很想去看一看。今年春天,他打电话约我,我去了后,他带我先找到小孙看那块石头。待见到它时,让我眼前一亮,它虽然看上去不漂亮,但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它呈高低状,棱角分明、规矩周正,长60厘米,宽24厘米,高60厘米,高的一端上面卧着一只小狮子;低的一端高26厘米,上面有一个直径8厘米,深3厘米的圆窝,还有一道宽8厘米的横槽;侧面有一道宽3.5厘米的竖槽;四五百斤重的样子。
看样子,我能猜出它是用于安装大门的,但却叫不出名称,便上网去查,方知是一座北方四合院大门的门墩。网上还介绍,门墩一般用狮子、石鼓作装饰物,还有的雕刻各种富贵吉祥图案,寓意家兴财旺。这座门墩的装饰物是狮子,上面的圆窝、横槽、竖槽,分别是用来安装门扇、门框和门槛的。
我和志刚又跟随小孙来到了门墩出土的地方。这里是黄河北岸的河滩地,权属利津县新农村,与我们左家庄的土地连在一起;位于北纬37°38′14″,东经118°33′1″;西距新农村 763 米,西南距胜利黄河大桥2934米,东南距黄河岸989米。
几位老人看了门墩出土的地方,分析了一下,豁然明白了。先人安庄时肯定要选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那时盖屋为防黄河水,家家有垫高屋基的习惯,再加上门墩自身的高度,所以耕地时把它犁出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与那场大水平地淤积一人多深,一点儿也不矛盾。
门墩饱受黄河肆虐,见证了左家庄的过去。再看今天的左家庄,道路硬化宽敞平整,水电气讯齐全进户。那砖石结构四合院,红漆铮亮大铁门,处处显示着富裕和美好。逢年过节,住在外面的左家庄人就会开着小车来这儿认祖归宗,报答父母恩,寻觅黄河情。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李晨,生于济南,原籍垦利。青年推小车,中年管汽车,老年学写人生故事。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一把锄头相伴五十载
牛马过黄河
麦子过河
黄河上淌冰
黄河上摆渡
黄河上跑冰
话拜年
孤东会战运输线
接 车
麦浪滚滚
军马嘶鸣
畅游黄河入海口
牛也坎坷
母亲与刺绣厂
昼夜二百里
交公粮
消 夏
英魂长眠 日月同辉
今昔永丰河
牡丹富贵苗难栽
春种秋收不违农时
重庆顺江三峡游
七十年代家乡年
小年后运大豆
家乡的能人
换 瓜 干
黄河的温顺与暴虐
话说黄河刀鱼

《东营微文化》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