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帝”设计自然界的原则

 jlx0626 2022-08-10 发布于山东

“上帝”设计自然界的原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希望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能谱不感兴趣,我希望知道上帝的思想,其余的都是细节。”


大多数物理学家致力于解释特定的现象,这本是应该的,但同时有一小部分具有上述精神的物理学家,他们有着更高的目标,他们进入未知的森林,寻找自然界的基本设计,并以极端的“自负”宣称他们已经看见了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有一个原则指导着物理学家们进行探索,这个原则就是 —— 对称性 symmetry

H. Bondi 回忆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我提出一个自认为能使人信服而又合理的建议时,爱因斯坦一点也不表示反对,他只是说 '啊,多么丑!’,当他遇到一个他认为丑的方程的时候,他只是对这个方程不感兴趣,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在它上面,他完全确信在理论物理学中寻找一个重要结果,美 —— 是一个指导原则。”

让我们首先来关心美,而真理会关照它自己的!”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庄严的口号。

或许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精确的、有预测能力的科学,并不适合从审美角度考虑,但事实上审美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的一个推动力。

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件事实 —— 在本质层面上,自然界是被设计得很美的。

越接近本质层面,这一点体现得越明显。

那么,什么是对称性原则(原理)呢?

对称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对称性是指几何对称性,比如说我们的面孔、我们的身体、蝴蝶的翅膀……

广义的对称性是指一个对象(或系统)经过某种(或一系列)转换之后仍然保持不变。

图片

在可观测的宇宙中到处都能发现广义的对称。没错,对称是已知的宇宙基本原则。对称,无处不在,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以及哲学家都将对称性看成基本设计原理,就连自然规律本身也是从中产生出来的。

对称性在外表看来毫不相干的物体、现象、理论……之间创造了美好的联系,就像南极和北极、偏振光、群论、宇宙结构、花瓶形状、量子物理、花瓣、海胆的细胞分裂、雪花、音乐和相对论……

就连在遗传物质 DNA 的语言中,由四个核苷酸: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嘌呤T所组成的 DNA 序列中,回文序列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ATTGCICGTTA。

分子生物学发现,某些酶会以回文序列的对称中心当做识别点。回文结构(palindrome)是指:序列正读和反读是一样的,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两个方向读序列是完全一样的。

常用于DNA重组技术及基因工程的第二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是回文结构,比如EcoRⅠ和SmaⅠ。

图片

EcoR

图片

Sma

就连在音乐里,对称性原理也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巴赫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刻画对称概念的好例子,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另外一种对称形式:音符仿佛是水平线上的镜面反射,第 2 个声部就像是第 1 个声部的镜像。

图片

巴赫 “赋格的艺术”

在以数学形式呈现的自然规律中,可以找到另一种抽象概念的对称,比如清楚表达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这些方程式是在描述物理系统的状态以及变化,通过少数的规则就能描述浩瀚的可观测宇宙,单单是这一点就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智慧魅力。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便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关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我们可以提出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做哪些类型的改变,但却不会改变那些描述现象的定律,自然定律在哪些变换下仍然会保持不变,第 1 个也是最简单的改变,就是位置的转移,在北京成立的自然规律无论是搬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搬到月球上,都一样成立。

而且宇宙中并没有独特的方向,我们可以说自然规律对于所有的方向的所有的坐标系都是对称的,就连相对论也是个伟大的对称的概念,它建立了时空连续体系的完整对称性,不管观察者是否正在做加速运动。

数学上则有更多的对称,比如说几何中的对称概念,如果有个动作能使两个几何结构互相映射,那它们就是彼此对称的。镜面对称就是一个例子,另外还有点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平移对称等等

如果说 a 大于 b ,那么就有 b 小于 a ,这是一种数量上的对称。

加法和减法也是一种对称,乘法和除法也是一种对称,这是规则上的对称 ……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也是一种对称,这是过程上的对称 ……

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对称无处不在,如此重要的原则,如果不用于指导我们思考,实在是太浪费了。

从 1606 年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完成几何原本前六卷算起,科学传入中国已经整整 400 多年,但遗憾的是科学在中国一直没有扎根,因为我们始终把科学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而忽略了它文化上和哲学上的一面。

图片

几何原本

包括在出版界,我们出版的大多数传播科学的著作,仅限于讲述具体的科学知识,对“科学的灵魂是什么”这类问题基本上很少涉及。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中国人学习科学就像外国人学习京剧一样困难,这里不是简单的指科学知识,而是指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灵魂在于追求自然界的美

在这一点上科学与艺术是相近的,只不过是它们追求的层次不同,手段也不同,艺术,靠感官直觉体验自然和社会的美,是形象的美,而科学则靠抽象思维体验自然包括社会的本质的美,是抽象的美。

有趣的是,不论是抽象的美还是形象的美,都讲究平衡与对称。事实上,对称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原则之一,因为对称意味着不变,不变意味着规律,而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中揭示不变的规律正是科学最本质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