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转变财务思维

 渐渐见见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前言

从现代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层面出发,对公司原有的内控机制进行优化调整,需要财务部门在正确认识企业当前财务管理特点、新会计准则影响、内部管理结构等要素的基础上,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转变管理思维,依照业财融合改革需求,明确划分不同类型会计管理职责,有序、高效落实财务全面预算、双会计核算等工作指导规范,为公司的长效、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现代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1.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相关规范体系。

新时期,内部管控制度的建设与调整需要以各部门的控制要求为导向,与长效发展战略统一,以保证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目标的有效落实。公司各项经济活动与运营成果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全面、动态地反馈出来,从财务管理的层面出发,建设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持,并通过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形成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协调管理机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凝聚力,营造积极、稳定内部环境,为公司阶段性经营管理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

2.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支持。

公司在开展内控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实践型的人才支持。一方面,部分公司在原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度,资金投入不足,财务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渠道较为狭窄;另一方面,公司的人才招聘制度与流程僵化,与内控改革对人才引进需求存在矛盾,管理队伍的知识、能力与年龄结构不合理。除此之外,绩效保障机制不完善、财务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无法有效对接,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者参与改革工作的热情。

3.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在内控机制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不同环节财务与业务工作的有序落实。但从企事业单位新时期内部监督工作实践来看,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新会计制度、科技突破发展等多领域的改革影响下,使得过去的内部审计监管制度、会计工作规范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监督管理缺位、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公司现代内控体系的建设进程。

4.财务信息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

信息时代,依托于大数据、云平台、远程通讯等现代技术,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部分企事业单位尽管已经逐步认识到现代技术引进与应用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财务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硬件设备的维护升级不及时、系统平台的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限制了财务改革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在业财融合协同管理模式广泛实行的过程中,对财务系统数据兼容功能的要求更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建设统一的数据传输、交互口径,改革难度相对较高。

二、基于财务管控视角推进公司合理性内控机制建设的有效路径

1.创新财务工作理念,构建协同化内控管理思维。

①结合新准则制定与实行要求转变财务管理思维。会计准则标准化、规范化机制全面建设形势下,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制度逐步融合全面预算、双会计核算模式等创新管理理念,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围绕财务风险管控需求,构建了协同化的内控管理目标,对财务预算、核算、预测、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可靠、客观的依据。在过去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会计科目的划分不明确,权责发生制无法完全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新准则的实行,统一了公司的核算基础,也为财务管理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规范指导。为更好地落实新准则,财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财务规范制度、法律法规与工作原则的学习,正确认识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逐步转变工作思维,联系公司的长效经营管理特点、财务实际状况,对自身职能的转变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推进会计预算、核算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

②基于业财融合管理思想,发挥财务监管职能。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不仅注重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同时,还应综合分析非财务数据的构成与变动,基于业财融合管理思维,对会计信息进行高效、动态处理,全面优化内控组织与治理机制。当前,公司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协同管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财务与业务收入的融合管理。在部分企业阶段性业财收入管理环节,需要参照现金流动情况,对商品、服务获取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记录,以保证收入核算统计的准确性,并及时对业务项目进行优化调整,针对性的提升公司的效益创造能力。第二,业财支出的融合管理。当前,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在成本支出方面的管理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折旧摊销、办公成本等。在过去,成本管理中以领代耗的形式较为常见,以每个部门当月领用成本为基础,计算各部门的发生成本数额。该种核算方式的优点在于核算流程简单、管理便捷,从总财务成本计算的角度分析,计算结果基本准确。高中方式的缺陷在于成本发生与当期收入之间的配比不准确,毛利润核算结果精确度不足。第三,资产管理方面,需要财务人员根据新准则会计核算规范的变化,增加折旧、资产残值、报废等内容,建立起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内控体系。

2.明确不同类型会计岗位职责,全面提升财务核算质效。

在复杂的竞争形势下,为保证内部管理与监督目标的落实,公司应深刻认识到不同类型会计岗位的职责,按照资产、收入、成本、现金管理需求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其中,资产会计需要对公司的资产结构进行记录、核算与分析。以固定资产为例,会计需要对资产立项、采购流程、验收入库、使用效率及报废等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规范新增资产、大额现金流动、资产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为财务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收入会计需要依照现行的收入确定准则,了解业务指标、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对收入确定的节点、形式进行调整,紧跟财务制度的改革步伐;成本会计主要对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性质、组成等进行管理;现金会计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现金流等管理内容,通过对业财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汇总,降低坏账比例、优化投资决策、保证现金流的安全,从而优化资金综合配置的效率。

3.推进一体化、集成化财务系统的全面建设。

在业财融合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进程中,公司应强化数据来源渠道的搭建与管理,针对业务指标、财务指标、业财协同管理数据等相关信息的产生、交互、处理、存储需求,构建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零散的数据集中起来,借助大数据、EPR、无线通讯、云平台等技术,对提取关联数据信息,并建立对应的财务数据模型,做好业务与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设调整工作,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多元化、分层次建设。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应在明确公司现代内控体系整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搭建高效沟通、安全共享、协同管理的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各部门业财信息的有效交互。

结语

为实现公司业务、财务数据在内部机体中的快速传递,需要从财务管理层面出发,对相关信息流进行梳理、分类,保证各部门信息流转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对财务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进行优化,按照信息来源的不同,科学规划业务、财务模块的信息传输口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