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诗歌鉴赏:无题(乱眼繁枝照梦痕)

 银兴秋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原诗:无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此诗作于1919年3月。录自《吴宓自编年谱》,为咏梅兼赠梅光迪(学衡派创始人)。

历史背景:

1918年冬,陈寅恪在美国哈佛大学学梵文和巴利文;1919年1月18—21日陪同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凡尔赛参加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辞去军政府大元帅,护法运动失败;8月12日,代总统冯国璋通电辞职;8月15日,日本宣布出兵满洲里;9月4日,徐世昌当选大总统;9月10日,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由内务总长钱能训兼代;9月13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公使声明,日、俄如有售让中东路协定,中国坚决不予承认;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作题材名《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919年1月19日,陈独秀李大钊呼吁除三害,兴三利(即:蚊子耗子蟑螂;利国利民利天下)。

赏析:

诗中的“都门”借指京都,就是北京。“金犊”出自温庭筠的《春晚曲》,指游春之车。“紫陌”指大路。“玉龙哀曲”出自姜夔《疏影》,此处代指《梅花落》。“吴姝”出自南朝陈后主《三妇艳调》,此处指吴地的美女。

该诗根据出处和典故即可直译。作者在美国读到国内朋友的春游文章,联系到在美国没有梅花,追忆国内的“繁枝”、“都门”、“金犊”、“紫陌”等盛景,触及1918年和1919年初国内乱局状况有感而发出“玉龙哀曲”、“花光坐恼”、“儿女魂”、“愁更好”、“几人存”的孤独哀怨。从春游赏梅花的思乡情怀,抒发对国家兴亡、民族前景的关切与主张。

全诗表达了“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作者的保守观念,有返回洋务运动、文化返回满清的倾向,与王国维的主张相近,从中可以探索作者一生的思想源泉与变化历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