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中药材价格回暖,中药材物流体系待完善【图】

 智研咨询 2022-08-10 发布于湖南

中草药材是中药发展的源头,我国中药材从《黄帝内经》记载的365味发展至今,已达到12,807种,中成药方达5,000余种,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用途构成了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同时,我国中药材种植分布呈现不均衡性,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但常用药材的蕴藏量仍以北方最多,201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45.5万亩,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北、安徽、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市。

目前国内大宗中草药材种植广泛,可实现人工规模化种植,但其流通渠道长、交易成本高,因而价格容易波动,而名贵药材如人参、石斛、三七、雪莲花、川贝母、野山参、冬虫夏草等由于其生长对气候环境要求高、生长周期长,稀缺性明显,且名贵药材一般用于直接加工成滋补品销往消费终端,毛利空间较大,因此掌控稀缺名贵药材的企业具备资源优势。

中药材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6年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为4768万亩,2017年达到5045万亩,同比增长5.81%。

2010-2017年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整体来看,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推动下,近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均稳步增长,同时中药材价格呈现回暖,且短期内有望延续上涨态势。目前,我国中药材流通水平仍然较为落后,传统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仍为其主要流通渠道,未来随着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以及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产地资源端的地位将持续上升。 

从供求量来看,近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2017年我国中药材产量约为424.3万吨,而消费量为412.5万吨。价格方面,由于中药材大部分属于植物类产品,其价格受生长周期、自然灾害、市场价格以及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且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低,大部分仍采取药农零散种植方式,种植户多根据当期价格决定下一期种植规模,容易在价格波动下造成跟风现象,导致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

近几年,我国中药材行业产量平稳增长,从2009年的335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424.3万吨。近几年我国中药材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7年中国中药材行业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我国中药材产量达到424.3万吨。消费量为412.5万吨。近几年我国中药材行业消费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9-2017年中国中药材消费量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