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说无愧于“诗人宰相”称号,做过三朝宰相,执掌文坛三十年

 写乎 2022-08-10 发布于四川

张说:做过三朝宰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何被流放钦州?

作者:赵心放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话,用在张说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张说一生仕途坎坷,三次为相,但不论那一次出任宰相,他都十分重视提携有才能的诗人墨客,贺知章、王翰、张九龄、王湾等都得到过他的举荐。张说执掌文坛三十年,被封为燕国公,与写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一)玉燕投怀,自幼聪慧

张说的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有一天深夜,张说的母亲在梦中看见一只燕子,从东南方向飞入自己的怀中,而后有了身孕,生下了张说。这就是“玉燕投怀”成语的由来,直到现在这个成语还被人们用来庆贺亲朋好友喜得贵子。

相传张说以后能位极人臣,成为一代诗家,依靠的是一颗绀珠。张说小时候乐于助人,一个曾得到他帮助的老人将一颗绀珠送给他,说读书时将珠子握在手中,就能过目不忘。平时经常拿着玩耍,能使脑筋十分灵光。张说觉得好奇,拿起珠子一看,老人转身就消失了。

上述传言均系野史所载,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张说的确不是一个凡夫俗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述,张说的父亲仅当过洪洞县丞这类芝麻官儿。虽说出身不显赫,但张说自幼聪慧,天生一副超级学霸样,思维精细,颇有造诣,写得一手好文章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执政时,举行策试选拔人才,她亲临洛阳城南门考场担任主考官,23岁的张说策试得了第一名。武则天以策试从来没有甲等为由,将张说列为乙等第一名,任命为太子校书。太子校书的官阶是从九品上,与太子正字一同负责校刊经史。

(二)实事求是,不作伪证

武则天不管是当皇太后也好,或是由自己直接登临御座也好,她都是独揽大权。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仗着她的恩宠,横行霸道,无法无天。朝中大多数臣子虽然义愤填膺,但不敢公然与二张对抗,以求明哲保身。宰相魏元忠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不惧二张那一套,对不少朝中之事常常据理力争。二张十分忌恨魏元忠,就在武则天面前诬告魏元忠谋反。武则天是篡权上台的,对她有贰心之人深恶痛绝,不分青红皂白就将魏元忠打入监狱,准备亲自审讯,还叫二张来当面对质。诬告人的二张心里是虚的,就要张说去给他们作伪证,并许愿只要扳倒了魏元忠,给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第二天在审讯现场,魏元忠拒不承认谋反之事。张说当着武则天的面说,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谋反之类的话,是二张逼着我来作伪证的。武则天不相信张说的话,将他打入监狱严加审问。不管如何拷打,张说始终不肯诬陷魏元忠,魏元忠因此得以免除死罪。张说得罪了二张,被流放钦州(今属广西)。

六年后,时任皇帝唐睿宗任命张说为宰相。太平公主为除掉太子李隆基(以后的唐玄宗),就散布太子要逼宫自立的谣言。群臣都不敢开腔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张说大胆地站出来,给唐睿宗说,这是有人想离间您和太子的关系散布的谣言,如果你让太子监国,小人就再也不敢散布谣言了。唐睿宗一听恍然大悟,采纳了张说的建议,对其大加赞赏。唐玄宗登基后,太平公主因当初的诡计被张说识破,就使计迫使唐玄宗罢免了张说的宰相。

后来唐玄宗除掉了太平公主,念张说的功劳,就封他为燕国公。724年唐玄宗恢复了张说的相位,此时他已经58岁了。

(三)既是贤相,也是文宗

张说是一个十分勤政谋政之人。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驻守边境的兵力有六十多万,张说建议,现在没有强敌来入侵,用不着那么多兵力驻守,裁减二十万回乡种地。唐玄宗对此犹豫不决,张说又道:真能制用敌人,并不全靠兵多。要在让四夷都能臣伏方面多下功夫。唐玄宗采纳了张说的建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睦邻友好关系。当时京城的守卫力量很弱,不少卫府兵在轮班休假时逃跑了。张说建议修改条令,减少卫府兵的劳役,另外招募壮士。不到十天,便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了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彍骑卫队。

开元八年(720年),唐朝朔方大使王晙不分青红皂白,将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诛杀了,引起了周边部族的恐慌。为了平息事端,身为朝廷重臣的张说仅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落,晚上还他们帐中留宿。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

作为贤相的同时,张说也身为一代文宗,其诗文精妙,多有佳作。最后我们来欣赏他出使西川时写的一首诗: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这首诗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体现出他写诗的造诣。

诗人从家乡洛阳来出差,抓紧时间按计划办事,把来回的时间都安排好了的。这“争”字实在用得好,把笔者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开头两句又是下文的伏笔。

后面两句忽然来个大转折,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家乡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后面两句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秋风拟人化了,是“无情的秋风”。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其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于网络、报刊和丛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