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健身-神经对健身训练的调节和适应(7):本体感受器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腹、肌腱、关节和内耳的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变化时产生的刺激,于人体的平衡及运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01

感受器-本体感受器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即其长突起形成的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终止于组织器官内而形成;是反射弧的起点,具有接受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作用。

      感受器种类繁多,能够收集与肌肉长度、关节位置、运动和肌张力有关信息的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通常讨论较多的是肌梭和腱梭(高尔基腱器)。腱梭一般位于肌腹-肌腱接头处,覆结缔组织外膜。肌梭一般指位于肌纤维内的梭形结构,外有被囊,内含梭内肌纤维。

02

本体感受器-腱梭

      腱梭主要可将与肌张力有关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即肌肉的肌张力增大,对腱梭的牵拉增强,一旦达到张力阈值,腱梭活性增强,引起原动肌放松而对抗肌兴奋。该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运动能力,但其可保护肌肉,避免过度疲劳,也属于一种防御机制。

      也正是因为腱梭在牵拉增强后会引起反射性的原动肌放松,因而未经训练的个体,其只能募集大肌群中的少量肌纤维收缩。而通过逐步训练,则可降低腱梭的敏感程度,从而使募集、放电频率、同步和较低的拮抗肌活化发生。

03

本体感受器-肌梭

       肌梭可以感受肌肉长度和收缩频率的变化,并将肌肉长度和关节角度的变化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其可通过启动牵张反射(感觉神经直接与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在肌肉被预先牵拉时肌肉力量会增加),进而增强运动能力(反射增强作用)。该现象本身是非随意的,但通过训练可以被用来增强肌肉的能力和效率,用以短时间内产生更大的力量。典型如听课、读书时困倦,低头(屈颈椎)越来越明显,即斜方肌上束越拉越长,达到一定程度时,斜方肌上束启动反射性肌肉收缩,突然牵拉头部上抬(伸颈椎)而警醒。

      通过抗阻训练可增强肌梭的反射增强作用15-55%,后者与力量增长比率和爆发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研究证实,举重运动员和健美运动员与未训练者比,具有更强的比目鱼肌反射增强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