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中的肌肉代偿分析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10 发布于北京

· 运动链中的代偿 ·

人体的运动并不是单一环节的运动,而是几个相邻环节以关节为枢纽在骨骼肌的驱动作用下,相互协调配合完成的,因此,人体环节运动链的概念被提出。人体环节运动链是探索人体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转化规律的科学模式,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关节耦合的串联式称为运动环节链,即人体环节运动链。

由于身体功能的弱化和结构上的异化,人体在各个关节的相互作用下会出现相对薄弱的运动链,我们把它称之为功能性弱链,其结果是机体功能障碍、运动效率降低、出现运动损伤。

肌肉代偿常常发生于人体维持某一姿势或进行某一动作时,本应发挥作用的肌肉正常行使其功能,导致其他肌肉代替它工作,补偿缺失的功能。在静态下呈现出的姿势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一张身体路线图,本该是竖直的身体结构出现了扭曲和旋转,于是身体便召集了其他结构和肌群参与并发挥协同功能。

如:当肩关节活动度不足,但又要举起手时,可能就要通过其他肌群的代偿,比如斜方肌,或是过伸(脊柱)动作等方式完成举手的动作。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代偿现象,虽然代偿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但长时间的代偿会引发其他问题。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分工非常精密的机器,没有一个肌肉和关节能够完全替代另外一个肌肉关节的功能。当一个肌肉或关节被迫要做别人的工作时,他的工作量会大大超过原本的负荷,身体的动作和姿势都会产生变化,然后造成压力,产生肌肉紧绷、损伤以及疼痛。于是关节与肌肉便持续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下去,最后造成受伤。这就是很多人明明照着教程练习,练着腹,却伤了腰,练着臀,却粗了腿。

进行动作时,肌肉不仅要被激活,而且还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来进行触发,否则虽然动作完成了,但实际却因“代偿机制”所完成的动作,会导致运动表现下降,甚至是受伤。不仅如此,代偿模式还具有相对性,在不同项目的动作中,某些环节的不同动作虽然不同,但也可能表现出同一种代偿模式。

例如:在过顶深蹲动作中,如果练习者踝关节背屈能力不足,下蹲模式就会发生改变,表现为胸椎后凸,肩胛骨与地面夹角减小,髋关节前倾角度增大,胫骨和手臂就不能与地面垂直,出现大腿蹲不下、上肢向前倾的姿势;如果勉强完成动作,实现上肢与地面呈90°角,则会使肩带伸展角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并不利于肩关节稳定性的维持),胫骨与地面垂直则需要大腿进一步抬高角度(下蹲深度减小,膝关节压力增大)。上述情况不难看出:由于踝关节背屈受限,导致在下蹲动作中出现胸椎后凸、肩带过伸以及膝关节弯曲不到位等代偿模式。

瑜伽中的下犬式动作中,如果练习者髋关节的活动受限,如屈髋能力不足,练习者不得不依靠增加踝关节背屈能力同时膝关节弯曲以保证下肢伸直,如果练习者踝关节背屈能力不能继续增加,练习者往往会借助肩带后伸的主动发力,将躯干下压以保证躯干和上肢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代偿模式就增加了肩带的负荷,同时腰椎也会随之凸起,从而容易引起肩带肌群、腰椎等部位的慢性疼痛。

由此可见,过顶深蹲与下犬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模式,即便各环节与运动链的发力顺序不一致,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上述2个动作却产生了相同的代偿模式。所以总的来说,代偿模式可出现在不同运动项目的同一运动链中,但因为人体运动功能链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代偿模式与运动功能链具有同一性与相对性。

击剑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经常有一个半蹲的动作,这些项目的运动员膝关节长时间处于一定角度的屈曲位,越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其膝盖下方的胫骨结节越是凸起,出现增生抬高的现象,过去一致认为是由于胫骨结节软骨由于外伤牵扯或缺血坏死,发炎,导致局部无菌性坏死,进而逐渐出现异位钙化或骨化。但是现在我们经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胫骨结节的抬高有益于减少膝关节长期位于屈曲状态下的髌韧带的张力,同时也减轻了髌骨对股骨滑车的压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髌韧带牵拉性疾病、髌骨软骨面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所以胫骨结节的抬高是机体所需要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并且,这种结构性代偿现象在运动员的比赛、训练以及康复中广泛存在,在不同的条件下应该辨证的看待。

需要明白的是,代偿与借力完全是两回事,当动作过程中,重点发力的部位在目标肌肉上,而不足的力量用其他部位(比如用腰力或腿力)来补助,这就是借力。虽然同样是目标肌肉以外的部位补助出力,代偿跟借力差别在于借力是目标肌肉能够控制,用借力来补助剩余一点的不足。而代偿是强度或要求超出目标部位能够控制的范围,而使受力转移到其他部位上。

简单的判定方法为:若是以训练一块目标肌肉为例,好的借力能补助完成动作,让目标肌肉得到更多的刺激与训练效果,让目标肌肉酸痛;代偿则是欲练目标肌肉,却代偿到他处,痛其他部位的肌肉。


【翁天森-运动机能形态学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