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体现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们立足自身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和责任担当。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首先,“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其次,“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国情世情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在发展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将过去的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努力将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有机联动起来。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方针很好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双循环”战略既是在新发展压力下的收缩战略,也是在新变局面前的蓄势战略,其根本要求就是把握和顺应外部变化,积极发挥内在主观能动性,以变应变、以变求进。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国家的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否则再生产就难以为继。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产品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适应世界性的市场是“双循环”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收益的不均衡性,并使发达国家垄断产业高端、发展中国家困守产业低端的不合理国际分工进一步延续。 推动经济与社会变革是“双循环”的客观要求。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本原因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