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恒|刍议当代书法中人文支撑的缺乏

 二闲居 2022-08-10 发布于福建
Image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本身以及它的性质谈起。说到书法艺术大家经常可以听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样的言论,那么从哪方面来理解这样的判断呢?我想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第一是传承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特征,世界各个国家只有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没有中断,起码对文字的记述追溯是没有断的,这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规范性,除了书法以外,其他的艺术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的文学、诗词、戏曲表演等。书法同样也讲究规范性,规范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可以遵从的标准;第三是自然性,中国的艺术,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书法,最高境界都要强调自然;第四是人文性,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相比,更强调人文性,因为书法创作的对象文字是一种人为创造,且书法艺术的作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作品内容及作者的人格、事迹等来支撑。基于传承性、规范性、自然性、人文性四个特征,我觉得如果要给书法下一个定义,那它应该是属于基于视觉感受的人文艺术,这一点应该着重强调。说到这四个特点,传承性和规范性更多地体现在书法的技法层面,自然性和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书法的风格以及品评标准等层面。

其次,我想谈一谈当代书法的“技法至上”。我想之所以会给大家产生这样的认知或者这种关于技法的观点,是因为展览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一部分是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展览也同样带来了副作用。与古代书家相比,古代书家的成名、获得声誉主要是通过交友、师承。可是我们今天主要是依靠展览和评选来成名,通过展览来获得书法界的认可,这与古人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交友而获得的知名度,这里面很大程度上包括了对人的认可,而通过展览评选的方式看不到人,只能看作品。那么,作品的好坏直接看技巧程度以及直接的形式效果,这样就使得以人为依据,变成了以作品为评判依据。除了展览和评选导致了“技法至上”,另一个原因就是书法艺术进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整个书法界的希望,可是进入高等教育,主要的是进入美术教育,这就导致了“形”的训练成了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考入艺术院校里面学书法,4年后20岁出头毕业,很难要求他在综合素养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能够教的、能够检测的、能够通过考试给加分的,就是技能,就是临摹。这种教学方式也导致了“技法至上”的观念流行。从展览的评选到高校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就是重技法,从而致使人文内涵缺失。


最后,谈一下“技法至上”观念下产生的种种弊端。第一,从这些年的展览可以看出来,这些作者临摹的功夫很深,但是我们看到忽视笔法而变本加厉的作品,只会单纯地炫耀自己。什么是单纯地炫技?举个例子:写草书,字里行间有连绵。我们可以在展览上看到很多作品是连绵不断的,没有实笔、虚笔,没有字与字之间的分离,这已经脱离了书法本身的需要,这就是炫技。第二,在文字上,我们现在的展览作品,汉字写法花样繁多,但是具体去看那些字的写法,究竟运用得是否合理,是不是对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说到底是文字使用的错误。清代人说读书人要识字,要知道文字的来源以及它衍生出来的意义,那么我们的书法家是否也要先识字呢?这几年我们在展览评审里面增加了审读环节,有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作品哪里出了毛病而被淘汰了。第三,是内容上错误太多。有一次我们在文字审读的时候,发现一件作品,用一尺见方的粗麻纸写小行草,上面的字读不懂,我们去查这个文章的来源,其中宋代的“宋”字,上面宝盖一点写成了“二”,并且两个部首写得很远,变成了“二木”两个字。可笑的是3件作品都是这样的,后来我们了解到,这就是“魔鬼训练班”造就的,如果我们不发现这些东西,三件、四件同样错误的作品被展出,那不成为天大的笑话了吗?第四,盲目跟风。以前中国的书法传统强调学经典,最后才是装饰,昨天晚上大家专门讨论了作品的装饰问题,适度地追求颜色,选择一些带有颜色的纸,做一些适当处理是可以被认可的,但是精力不在书法本身上,将重点放在纸张的选择、拼接上就不行了。实际上前些年我们在书法展览里面看到的作品,都是经过“化妆”的,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字写成那样后,自己都念不出来。

Image


所有的这些弊病我们要理解根源是什么。这次我们举办的展览叫作“现状与理想”,我想现状就是挂在展厅里的104位作者的作品,以他们为代表,这就是现状。技巧熟练、面目稳定、成绩突出。但是这样的水平或者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是就是我们理想的书法家?我想肯定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书法家应该是修养扎实、风格独特、艺文兼备,书法艺术不能变成“竞技活动”,真正的书法家不应该只是竞技选手!如果按照这些要求,成绩优秀的书法家就很少了。

我们每个书法家都应该具备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面对这么多的古代和当代可资参考借鉴的作品,能够具有自我选择的辨别力,这些能力只有通过读书来提高。我还想强调一下,这次展览的很多作者尽管有一些已经相当成熟,往书法家的层次上迈进了一步,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像古人所说,玉的质地很好,雕工很好,但是一看火气贼光,仍需要雕琢、磨炼。最后,我想说,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就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自我的提升。

(刘恒,原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