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马逊发现一枚巨蛋,内藏人形生物,难不成“卵民国”真的存在?

 鸿雁书斋a 2022-08-11 发布于云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因为人类对于地球和自然知识的掌握还处在浅显的层面,所以遇见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很正常。和这个世界相比,“渺小”的人类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根据科学研究我们知道,哺乳动物大多属于胎生,而鸟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等大多属于卵生。卵生是指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个体,需要经过一个孵化的过程,新生儿才会从一个蛋中脱壳而出,成为幼崽的状态。奇怪的是,曾经在亚马逊地区挖出过一枚巨蛋,而里面藏着人形的生物,这个新闻让人不禁想起了传说中的“卵民国”,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Image

被发现的蛋中人

这件事的起因,要从一群在南美进行科学研究的意大利科学家讲起。他们本来是研究南美当地雨林的植物和地质学家,但在一次项目进行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物体。

它的表面光滑,呈流线型,并且不是深埋地下,而是几乎裸露在地表。当科学家们把它周围的泥土清理掉时,眼前的东西惊呆了众人,这是一颗巨蛋!考虑到,这可能是一枚从远古时期留存至今的恐龙蛋化石,于是科学家就把它带回了研究所。

因为这枚蛋的奇特属性,为避免造成损坏,科学家先是采用了高科技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可是扫描的结果却让人更加的奇怪。因为在这枚蛋中间并没有任何的恐龙身影,相反却好似一个人形的生物。

Image

在一枚蛋里,出现鸟类以及其他卵生生物的影子都不奇怪。可是现在的扫描结果明显是一个人或者类人生物,无论是哪种都应该是胎生的,不应该出现在蛋的里面。这个结果让几位科学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或许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足以颠覆传统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发现。

出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他们还是邀请了很多知名学者,一起来进行研究。最终,却得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原来这个里面确实是一位古人,但他恐怕不是从蛋里面出生的。

而是在他死后,才进入的蛋里面。也就是说,这枚蛋是被人工造出来,作为死者的棺椁存在的。尽管几位发现者仍然不死心,但经过许多专家的集体确认,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Image

古籍中的记载

那么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从蛋里面孵化出来的人呢?巧合的是,我国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在其中的大荒南经里面曾有过关于“羽人国”的记载:在南山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长相奇特,他们长着和鸟一样的头,身上长满羽毛,背后生有翅膀。

羽人的头发是白色的,而眼睛则是红色。因为都是从蛋里面孵出来的,所以这些人都会飞,但是因为翅膀短小却飞不远。

这些羽人因为自身生理结构的得天独厚,所以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也很独特。在羽人国中生存着大量的鸾鸟,这是一种传说中代表吉祥之兆的鸟类。

Image

而当地人则以鸾鸟的鸟蛋为食,因为可以靠着翅膀飞到距离地面较高的地方,找到鸾鸟的巢穴取食。也因为常吃这种神奇的鸟蛋,所以羽人们身上自带仙气,甚至有一些神奇的本领。古人常说的“羽化升仙”也就来自于此。

在古籍中的羽人和卵民应该是一类人,对于他们是否可能真的存在过,还是有不同意见的,其中以东晋的易学大家郭璞为主流说法代表。郭璞依靠自己的高深才学为《尔雅》作了注解,对于古代生物科学的总结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Image

他认为生有羽毛并且可以飞翔的类人生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进化也许可能存在。但从胎生变为卵生,这种生殖方式的改变,已经从根本上使他们脱离人类,成为一个新的物种了。

传说背后的含义

Image

另外一个有名的传说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创世之说,开世鼻祖的盘古,本来生长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他醒来之后,使用神力劈开孕育他的空间。这个原型就是一枚蛋的形状。还有神话中著名的哪吒三太子,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圆形肉球,这不得不说也算得上是一个蛋形的空间。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的神话和典籍中,很多重要人物,甚至是神仙中人都是卵生的呢?

其实这是古人对于动物的一种图腾崇拜。比如神话中对于补天的女娲的描写,她是人首蛇身,对于盘古的描写也于她类似;而对于帝俊和少昊的刻画,他们则是人首鸟身的。

Image

无论是蛇还是鸟,都是卵生生物。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在开始思考人类的起源,并且得出了人类的祖先是从卵生生物进化而来。以它们为图腾象征,也符合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的传统认知。

结语

《山海经》除了被当作是一部神仙志怪作品以外,在近些年有很多内容已经被证实真实存在了。因为历史的断层,所以很多猜想缺乏证据支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设人类的祖先,真的是卵生的宗族呢?这个就交给后人去研究证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