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必备!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8种修复重建方式

 昵称P2u81 2022-08-11 发布于云南
随着恶性骨肿瘤新辅助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保肢手术已成为恶性骨肿瘤最重要的手术方式。骨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8种修复重建方式。

随着恶性骨肿瘤新辅助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保肢手术已成为恶性骨肿瘤最重要的手术方式。文献报道资料显示至少85%以上的骨肿瘤患者选择保肢手术进行治疗,而且成功率及术后疗效不断改善。自1980年以来,骨肉瘤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从20%提高到约60%以上。保肢手术包括两项关键技术,即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和骨缺损的有效重建。骨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骨肿瘤切除术后修复重建方法有自体灭活骨再植入、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Masquelet技术、骨搬移延长术、人工假体置换、新型生物材料重建技术以及3D打印内植入物等。



上图展现了两种重建技术。
第1组:冷冻灭活肿瘤骨自体移植/血管化腓骨移植(VFG)重建;
第2组:同种异体移植/血管化腓骨移植重建(Capanna技术)。
在股骨重建中,常规使用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进行血管吻合,而在胫骨重建中,首选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瓣转移。
DOI:10.1302/0301-620X.102B5.BJJ-2019-1380.R1
第一种
肿瘤骨灭活再植入技术

Image

肿瘤骨通过各种手段灭活后再植入原部位是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可选择的重建方式。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灭活手段包括:

  • 射线照射、液氮冷冻灭活、恒温65°、10%高渗盐水灭活后30分钟等。

  • 灭活瘤骨回植与骨端能够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现有报道展现了良好术后效果,安全性较高。

第二种
自体骨移植术

Image

目前临床常用的重建方式为不带血管和带血管的腓骨移植:

  • 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操作简单,有文献报道指出应根据腓骨移植长度合理的选择是否使用带蒂腓骨移植,建议对骨缺损>7cm者,选择带蒂腓骨移植。

  • 带血管腓骨瓣移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以来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肿瘤保肢手术的长骨缺损重建,带血管骨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四肢骨肿瘤的治疗效果,骨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



上图为带蒂腓骨移植至股骨缺损处。
(a)显示腓骨向前翻转180°的示意图。
(b)取带蒂腓骨,翻转放置于股骨缺损。
(c)腓骨翻转180°到达缺损处。
DOI:10.4103/ijps.IJPS_113_17
第三种
异体骨移植术

Image

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四肢肿瘤术后骨干缺损的有效方法:

  • 同种异体骨重建后良好的骨愈合是通过稳定的内固定和供体接触面与截骨面精准匹配来实现的。

  • 有报道指出在重建后2~3年内,感染是同种异体骨取出最常见的原因。

  • 同种异体骨来源有限,大段骨缺损单纯同种异体骨重建有一定难度。



上图Masquelet技术示意图。

T0展示的是第一个手术阶段;T6展示的是第二个手术阶段。

绿色为间隔物,红色为自体松质骨移植。

DOI:10.1002/term.3097

第四种
Masquelet技术

Image

最初由ACMasquelet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Masquelet技术是一种分二阶段进行骨重建技术。

  • 第一阶段就是在骨肿瘤切除术后内固定稳定骨端,骨缺损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间隔物,后发生炎症反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逐步形成诱导膜。

  • 第二阶段去除间隔物,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

第五种
骨搬移延长术

Image

骨搬移术主要通过将截骨段向骨缺损方向牵拉诱导正常骨组织再生,从而填补大段骨缺损。

  • 骨搬移术是骨恶性肿瘤保肢治疗方式之一,通过骨搬移术可以实现生物重建而获得较好的远期预后。

  • 当然骨搬移术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一般采用IIizarov进行搬移,术后护理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有钉道感染风险。



上图为股骨节段性缺损(浅灰色)的有限元模型,股骨缺损处放置钛支架。DOI:10.1016/j.medengphy.2012.06.006

第六种
人工假体置换术

Image

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治疗后骨缺损重建主要采用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

  • 假体深部感染是肿瘤型假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深部感染可导致假体置换失败。

  • 人工肿瘤型假体可使患者获得早期稳定的关节、满意的外观和良好的关节功能活动。

第七种
新型生物材料重建术

Image

用于重建的生物材料要求强度高、成骨诱导、骨传导性好、能快速血管生成,且不引起任何免疫排斥反应或疾病传播。一些合成材料,如磷酸钙(CaP)基材料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上的骨缺损。



上图为3D打印内植入物重建骨盆髋臼骨缺损。

DOI:10.1007/s00264-018-4232-0

第八种
3D打印内植入物重建术

Image

3D打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适形匹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形态,并可通过假体-骨接触面的特殊制造技术促进假体-骨整合。

  • 3D打印可以制作具有多孔结构的复杂形状的植入物,多孔支架允许植入物内宿主骨的生长,以实现稳定的重建。

  • 3D打印内植入物重建的准确性提高,降低了同种异体骨/适应型假体与宿主截骨处不匹配的风险。

总结:不同的重建策略均可用于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但各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式以便取得最好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桑尚,董扬,张智长,等.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2):96-100

[2]LuY, Zhu H, Huang M, et al.Is frozen tumour-bearing autograft withconcurrent vascularized fibula an alternative to the Capannatechnique for the intercalary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osteosarcoma in the lower limb?[J].Bone Joint J,2020,102-B(5):646-652.DOI:10.1302/0301-620X.102B5.BJJ-2019-1380.R1

[3]ShankhdharVK, Yadav PS, Puri A, et al. Free fibula flap for lower limb salvageafter tumour resection[J].Indian J Plast Surg, 2018,51(3):274-282.DOI:10.4103/ijps.IJPS_113_17

[4]KleinC, Monet M, Barbier V, et al. The Masquelet technique: Currentconcepts, animal models, and perspectives[J].J Tissue Eng RegenMed,2020,14(9):1349-1359.DOI:10.1002/term.3097

[5]WiedingJ, Souffrant R, Mittelmeier W, 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the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open porous titanium scaffolds for largesegmental bone defects under physiological load conditions[J].Med EngPhys,2013,35(4):422-32.DOI:10.1016/j.medengphy.2012.06.006

[6]AngeliniA, Trovarelli G, Berizzi A, et al.Three-dimension-printed custom-madeprosthetic reconstructions: from revision surgery to oncologicreconstructions[J]. Int Orthop,2019,43(1):123-132.DOI:10.1007/s00264-018-4232-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