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金(三)| 萧珊:不要难过,我在你身边

 老鄧子 2022-08-11 发布于海南

National Day

图片
图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为王弗,巴金为萧珊。

01

图片

“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读了我的小说,给我写信,后来见到了我,对我发生了感情。”(《怀念萧珊》)

萧珊寄给巴金的照片

图片

20世纪30年代初,巴金是当时最受新青年热爱的作家之一。彼时,不足二十岁的萧珊正处于迷茫期,她视巴金为自己的人生导师。二人起初一直以书信往来,她称他为“先生”,而他称她为“我的小友”。

以文会友半年后,萧珊来信邀约巴金会面:“ 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 她在信中写明见面的时间、地点,还放了一张照片,以便“李先生”能认出她。

02

“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怀念萧珊》)

巴金与家人

图片

相识的前两年,巴金并未与萧珊明确恋爱关系。由于家庭的影响与年龄的差距,面对萧珊炽热的感情,巴金进退两难。直到萧珊的父亲为她定了一门亲事,她着急去问巴金的意见,巴金却让她“你自己考虑决定”,萧珊失落不已。

“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她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 明白巴金的心意后,萧珊便认定一生只与她的先生在一起。

随后的战乱,使得两人聚少离多。在战乱中,萧珊脱去了稚嫩,变得坚韧勇敢,为巴金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定的支撑力量。

“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

一九四四年,巴金与萧珊才结下婚事。此时,巴金已四十岁,萧珊二十七岁。

03

“这个时期我本来可以走上自杀的道路,但是我的爱人萧珊在我的身边,她的深厚的感情牵系着我的心。”

图片

巴金在萧珊追悼会上

图片

回忆“文革”,若无萧珊,或许巴金真的没有勇气坚持下去。萧珊极力去分担巴金的痛苦,安慰他,鼓励他。可是最终倒下的那个人,却是萧珊。1972年8月13日,萧珊因病逝世。

萧珊去世后,巴金一夜白头。三年后,他才被允许带回妻子的骨灰,至此到临终前,他一直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每夜与之共眠。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

2005年11月17日,巴金在上海逝世。根据巴金遗愿,他与妻子萧珊的骨灰一同撒入上海长兴岛附近的东海里。

这一次,他们将不再分离。

图片
图片

   编辑 | 张欣雨

         图文 | 公寓辅导员     

    审核 | 杨亚超  

▲向上滑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