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最富”商圈里,居然藏着一条700多岁的“最老”胡同

 黑龙江波涛 2022-08-11 发布于黑龙江

北京宝藏胡同记录——“宝胡录”计划第2期

多年生活在北京,自诩对京城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的我,最近因为朋友的一次提问险些“翻车”。

提问:北京最“富有”的一条街在哪?

这自然难不住我,“必须是金融街啊!”这里有19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合计资产规模超过百万亿元,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文章图片1

北京金融街的古币雕塑

又问:北京历史“最久”的胡同在哪呢?

我当即就卡住了。毕竟老话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几千条胡同哪个年纪最大,谁又统计过呢?

还真有人统计过。

以史为据,北京的胡同始于元代,迄今唯一有文字记录并沿用至今的胡同是位于西四附近的”砖塔胡同”。元杂剧《张生煮海》中写道:“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

文章图片2

《张生煮海》连环画

粗略算来,砖塔胡同如今已经700多岁了。

从砖塔胡同到金融街中心,只需过两个路口,区区百米路程——却走过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串起了700多年的悠悠岁月。

文章图片3

今天,“宝胡录”计划第二期,我们来到砖塔胡同,一起逛逛北京的“胡同之祖”。

并不高的千年古塔

之所以叫砖塔胡同,是因为在胡同最东边伫立着一座青砖古塔——是为纪念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万松老人而修建,至今已上千年。

文章图片4

小院藏古塔

古塔坐落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扫描门口的健康码后即可入内。与脑海中的想象相比,它确实算不上高达——仅有15.9米,与5层楼房的高度差不多,但胜在比例协调、外形雅致,周围绿植的映衬下更显清幽。

文章图片5

古塔前有一副斑驳的楹联,上书:“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知礼晓乐,家族的名声才能长远;饱读诗书,一代一代才能兴旺下去。

文章图片6

斑驳的楹联

小院里有家网红书店叫“正阳书局”,里面都是跟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献。据说,书局的老板曾是前门大栅栏的“拆迁户”,为了守住老北京的历史记忆,于是开了家书店。院里陈设布置,老旧书架、楹联、门板门墩等家什,都是老板自己家或者收藏来的。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旧书架和老门墩

青灯古塔下,翻开一本泛着淡淡油墨香的书卷,相信整个世界都会安静下来吧!

寻不到的文豪旧居

胡同里还曾经住着多位大文豪,最有名的应该是鲁迅张恨水了。

文章图片9

鲁迅先生油画像

1923年,42岁的鲁迅从八道湾搬到了塔胡同61号,相当于从二环边搬到了二环里。前不久刚与二弟周作人闹掰,住在砖塔胡同的9个多月里,鲁迅一直身心憔悴——但这并未影响他的创作,我们熟悉的《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作品都诞生在这里。

后来,因为不堪这里居住环境的局促,鲁迅又寻别处买宅子去了。

文章图片10

创作中的张恨水

相比而言,张恨水则算得上安土重迁。作为民国“第一写手”,他凭借《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畅销小说换来的丰厚稿费,买下了砖塔胡同43号的这套四合院,一住就是16年,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

文章图片11

张恨水旧居(资料图)

即便与今天大厂里996的北漂们相比,张恨水也是非常勤奋的。据说,他一生参与了20多家报纸的编印,写了3000-4000万字的文章,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为6、7家报纸写连载小说,而且故事不雷同、情结不重复。

文章图片12

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由陈坤、董洁出演

老舍先生这样评价他:张恨水是“真正的文人”,“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遗憾的是,按图索骥,我没有找到两位文豪的旧居。看媒体报道说,他俩的旧居不是重点保护单位,即将被拆迁。

不过在胡同一隅,我却邂逅了另一处小院——它被铁皮挡板、砖头围起,没有门牌号,也无人居住。透过挡板,可以看到院子很新,门檐下还有雕梁画栋。想必曾经的主人也会是某位大人物吧!

文章图片13

一处不知名的院落

辨不清的门牌号

逛胡同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去看看各家各户的门牌号。在砖塔胡同里,门牌号的材质“不拘一格”:有北京市公安局监制的“官方款”,也有居民们自己打造的“手工款”,比如手写款、打印款、粉笔款……

文章图片14

特色门牌

虽然不够规范,但也颇有胡同的特色韵味。

作为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传统和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上百年的四合院、80年代的红砖房还有新世纪的小高层,面对面伫立在胡同两侧,不突兀、不违和。

文章图片15

不同年代建筑的对话

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胡同确实有点窄小了,这或许是当年鲁迅搬出去的理由,你看,当私家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同时要通过时,就会遇到严重的“交通堵塞”。

文章图片16

“交通堵塞”

走出胡同不远,就是著名的“西四包子铺”,不过据说北京的“西四包子铺”有100多家,真真假假不好分辨。

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北京所有饭店都暂停堂食,不管是豪华大酒店还是亲民包子铺,都不约而同在街边摆起了小摊儿,张罗声、吆喝声伴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文章图片17

大酒店也要出来“摆摊”

本想就此搁笔,又想起在胡同还偶遇了一棵古树,粗壮高耸、绿叶繁盛。这不正像砖塔胡同一样吗,历经700年时光洗礼,依旧焕发着不朽的生机……

#头号周刊##域见北京#

文章图片18

老胡同里的古树

—————

“宝胡录”计划:

胡同,是老北京城的血脉。这里,见证过风云变幻的历史,上演过悲欢离合的故事。每一条胡同都蕴含着“宝藏”,值得被铭记。北京宝藏胡同记录计划——简称“宝胡录”计划,就是希望同大家一起走进北京的大小胡同,丈量每一寸土地,记录每一个故事,品味最平凡却又最生动的人间烟火气。“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