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鼻炎,不过是脾肺气虚,不论急性、慢性还是过敏性,中医辨证是根本。

 繁星1 2022-08-11 发布于河南
立秋以后,很多人鼻炎发作,出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等,反反复复,苦不堪言。

Image


病因

中医认为鼻炎多为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尤其是肺脾虚弱及气滞血瘀为多。大多数是因为人体本身肺脾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
一般症状

1、鼻塞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
2、多涕
常为黏液性或粘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
很多鼻炎患者都会有头晕头痛的感觉,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5、全身表现
多数人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Image


中医辨证治疗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
【症状】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黄而黏,可伴有口干,咳嗽痰少而黄。鼻腔肌膜充血暗红,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舌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分析】肺经蕴热,熏蒸鼻窍,故鼻肌膜充血肿胀;肺失清肃,鼻塞,涕黄,咳嗽痰少。舌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乃肺经蕴热之象。
【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方药】黄芩汤加减。
  • 黄芩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5克——以解毒,清泻肺热;
  • 连翘10克、薄荷10克、荆芥15克——疏风清热通鼻窍;
  • 赤芍10克、麦冬10克——入血入阴,一凉血,一养阴;
  • 桔梗15克——清肺热,并载药直达病所。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症状】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遇寒加重,鼻涕白而黏或稀清,量较多。头晕头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咳嗽痰稀,恶风怕冷,易感冒。鼻腔肌膜肿胀色淡红。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
【分析】肺脾气虚,卫气不固,外邪易犯,邪毒易滞,故鼻塞。阴阳相争,阳气偏盛时则症状轻,阴气偏盛时症状重,故鼻塞间歇性,或呈交替性,遇寒症状加重。证属虚寒,故鼻内肌膜肿胀色淡,流涕清稀;肺气不足则气短。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气上逆,则咳嗽。气虚则面色恍白。如食欲欠佳,大便时溏、体倦乏力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法】补益肺脾,散邪通窍。
【方药】肺气虚为主者,可选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若脾气虚为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易患感冒或遇风冷则鼻塞加重者,可合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
  • 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诃子3克——补肺敛气;
  • 细辛3克、荆芥15克——祛风散寒通窍;
  • 桔梗15克、鱼脑石15克——散结除涕;
  • 可加辛夷、苍耳子等通鼻窍;加五味子、白术、黄芪补益肺脾。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
【证候】鼻塞重,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黏白或黏黄,鼻音重,或嗅觉减退,头痛头胀,可伴有耳胀闷堵塞,听力下降等症状。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细。
【分析】病久,邪毒久滞,壅阻脉络,气滞血瘀,鼻腔壅滞,鼻塞持续,鼻甲暗红肥厚;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痛头胀、耳胀闷堵塞感;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可加用祛痰散结之药,以祛浊除涕通鼻窍,如石菖蒲、丝瓜络,浙贝等;头胀痛、耳堵者,加柴胡、升麻、菊花以理气散邪。
  • 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15克——活血化瘀,散壅滞;
  • 麝香(可用人工麝香代)0.3克、老葱3根——通阳开窍;
  • 红枣3枚——补益气血以扶正;
  • 黄酒100ml——温通血脉,引诸药入络。

Image


鼻炎发作除了药物治疗外,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快速缓解症状,按摩方法及穴位如下图。

Image

Image


我是大贤良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坚持分享中医心得,做您的健康助手!医可道,非常道,医可名,非常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