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系锌电』中南大学郑俊超&华盛顿州立大学张霞辉 JMCA:疏水型氨基酸层助力无枝晶锌负极

 氢氢地春雨 2022-08-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研究背景


温和的水系锌离子电池(ARZIBs)仍然面临枝晶生长、副反应发生、析氢和“死锌”等问题。这些问题加速了锌负极的腐蚀,降低了锌负极在反复剥离/电镀过程中的可逆性,从而影响了循环寿命,阻碍了ARZIBs的实际应用。近日,中南大学郑俊超团队&华盛顿州立大学张霞辉通过在锌负极表面引入具有独特巯基的L-半胱氨酸锌功能层 (Cys-Zn)来抑制枝晶的形成。这种 Cys-Zn 层不仅提高了锌负极在固液界面的疏水性,从而减轻了锌负极的腐蚀,而且引导了锌的均匀沉积。此外,L-半胱氨酸对锌箔的原位蚀刻不仅导致(002)Zn晶面的优先暴露,进一步帮助指导锌的均匀沉积,并且去除了锌箔上的天然氧化物层,从而增加了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降低界面阻抗。因此,Cys-Zn 包覆的锌负极在 Zn 对称电池中在 2 mA cm-2&2 mAh cm-2下实现了超过 2000 小时的稳定循环性能。此外,与Bare Zn负极相比,Cys-Zn 包覆的锌负极在 Zn||MnO2 全电池和 Zn||Cu 半电池中表现出更高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其成果以题为“Hydrophobic Layer of Amino Acid Enabling Dendrite-free Zn Anode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本文第一作者为中南大学博士生文庆,通讯作者为郑俊超教授和张霞辉博士,通讯单位为中南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

图片

研究亮点


在锌负极表面引入具有独特巯基的L-半胱氨酸锌功能层(Cys-Zn)。

L-半胱氨酸溶液原位刻蚀导致了锌负极(002)Zn晶面优先暴露,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加和天然氧化层的去除。

Cys-Zn功能层不仅提高了锌负极的耐腐蚀性,而且引导了锌的均匀沉积,抑制了锌枝晶的形成。

DFT结果表明,Cys-Zn层对锌有很强的吸附能,能在锌负极上稳定存在。

图片

图文导读


图1. Cys-Zn@Zn负极的合成和最优处理时间.

图片

经过不同时间处理的Cys-Zn@Zn-x负极(x代表处理的小时数)。(a)模型示意图, (b-e)SEM图, (f)XRD谱图,(g)I(002)/I(100)比率,(h)组装对称电池在2 mAh cm-2下的300个循环的循环性能,(i) Cys-Zn@Zn-1和Bare Zn对称电池在2 mAh cm-2下的循环性能。

L-半胱氨酸溶于水时,巯基(-SH)会分解出H+,H+能与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在表面原位沉积Cys-Zn层。反应方程式如下:

图片

与Bare Zn相比,Cys-Zn@Zn-x电池实现了更长的循环寿命。在Cys-Zn@Zn-x中,Cys-Zn@Zn-1负极实现了最长的循环寿命(超过2000小时),过电位相对较小,这可能是由密集的纳米颗粒形态和(002)Zn平面的优先暴露的协同作用造成的。后续的研究,都基于Cys-Zn@Zn-1负极开展。

图2. Cys-Zn@Zn负极的物理表征.

图片

(a) Cys-Zn@Zn-1负极的(a)Mapping图和(b) XPS光谱。(c)Bare Zn和(d)Cys-Zn@Zn-1在不同静止时间的接触角测量。DFT计算模型和(e)Zn2+-Cys-和(f)Zn2+-(H2O)6的DFT计算模型和结合能。(H、C、N、O、S和Zn分别为白色、灰色、蓝色、红色、黄色和淡紫色球。)
Cys-Zn@Zn负极表面的元素分布,证实了Cys-Zn的存在。与此同时,对Cys-Zn@Zn负极表面的XPS光谱分析,不仅进一步论证了Cys-Zn的存在,而且证实了S-Zn的键合。此外,支撑信息中对Cys-Zn进行FTIR分析,证明了Zn与半胱氨酸中的-COO和-S的键合。DFT结果也同样佐证了这一观点。在对Bare Zn和Cys-Zn@Zn负极进行润湿角测试时,观测到了Cys-Zn@Zn具有更大的接触角,这可能是由于碳链暴露在固液界面处,使负极具有一定疏水性,这使得Cys-Zn@Zn负极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图3. Zn|Zn对称电池测试.

图片

(a) Cys-Zn@Zn-1和Bare Zn对称电池在2 mA cm-2时的1 mAh cm-2的循环性能。(b) Cys-Zn@Zn-1和Bare Zn对称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2 mAh cm-2的倍率性能。(c) 不同电流下容量为2 mAh cm-2的Cys-Zn@Zn-1和Bare Zn对称电池的极化电压雷达图。(d) Bare Zn和(e)Cys-Zn@Zn-1对称电池在0、3、25和50个循环后在2 mAh cm-2下的EIS谱图。(f)在1 mV s-1扫速下的Cys-Zn@Zn-1和Bare Zn负极的塔菲尔极化曲线。

相比于Bare Zn,Cys-Zn包覆的锌负极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更小的极化电压、更小的界面阻抗和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这意味着Cys-Zn层拥有更高的电化学反应活性,能够抑制枝晶的形成和副反应的发生。
图4. 锌沉积形貌演变.

图片

(a-c)Bare Zn和(d-f)Cys-Zn@Zn-1负极在2 mA cm-2电流密度下循环3次、25次和50次后的SEM图片。不同的电镀时间下,在(g)Bare Zn和(h)Cys-Zn@Zn-1负极上横向镀Zn的原位光学显微镜图片。
为了原位观察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形态演变,用光学显微镜对透明锌对称系统中的锌的电镀行为进行了原位监测。如图所示,由于电荷分布不均,锌在不同的区域不均匀地沉积,导致Bare Zn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种凹凸不平使电荷分布更加不均匀,诱发了 '尖端效应',最终导致了锌枝晶的形成。而Cys-Zn层可以调节锌离子的流量,使Cys-Zn@Zn-1负极表面的离子和电子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引导锌的均匀沉积。
图5. Cu||Zn半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片

(a)Cu||Bare Zn和(b)Cu||Cys-Zn@Zn-1半电池在2.5 mAh cm-2&5 mA cm-2下的充放电电压曲线。(c)Cu||Bare Zn和Cu||Cys-Zn@Zn-1半电池在2.5 mAh cm-2&5 mA cm-2下循环的库仑效率。(d) 5 mA cm-2下Cu||Bare Zn和Cu||Cys-Zn@Zn-1半电池的电压曲线。(e) Cu||Cys-Zn@Zn-1和Cu||Bare Zn半电池在5 mV s-1扫速下的CV曲线。
Cu||Cys-Zn@Zn-1半电池在2.5 mAh cm-2&5 mA cm-2的沉积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1000次以上,并且平均库伦效率保持在99.75%左右。相比之下,Cu||Bare Zn半电池在60次循环后出现短路。此外,Cu||Cys-Zn@Zn-1半电池比Cu||Bare Zn半电池(=78.31%)显示出更高的初始库仑效率,即88.75%,这可以解释为Zn的沉积更均匀,副反应更少。与此同时,由于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加和界面阻抗小,Cu||Cys-Zn@Zn-1半电池显示出比Cu||Bare Zn半电池更高的峰值电流,表明Cys-Zn@Zn-1负极电镀动力学更为快速。
6. Zn||MnO2全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片

在0.2 mV s-1扫速下,采用(a)Bare Zn和(b)Cys-Zn@Zn-1作负极的Zn||MnO2全电池的CV曲线。(c) 采用Cys-Zn@Zn-1和Bare Zn负极的Zn||MnO2全电池在0.1-3 A g-1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d,e) 采用(d) Bare Zn和(e)Cys-Zn@Zn-1负极的Zn||MnO2全电池在0.1-3 A g-1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f) 采用Cys-Zn@Zn-1和Bare Zn负极的Zn||MnO2全电池在0.5 A g-1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
两种全电池拥有两对相同的、特征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对应于可逆的Zn2+和H+插入/脱出反应,揭示了Cys-Zn@Zn-1负极与Bare Zn负极具有相似的电化学行为。此外,我们对Cys-Zn@Zn-1和Bare Zn负极的Zn||MnO2全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进行了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Cys-Zn@Zn-1||MnO2全电池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种提高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证明了Cys-Zn@Zn-1负极在ARZIBs全电池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

研究结论


通过简单的蚀刻方法在锌箔上镀上超薄的L-半胱氨酸锌功能层。一方面,L-半胱氨酸对锌箔的原位刻蚀不仅导致了(002)Zn晶面的优先暴露,可以引导锌的均匀沉积,而且通过去除锌箔上的原生氧化层,增加了电化学活性表面积,降低了界面阻抗,导致过电位变小,动力学增强。另一方面,Cys-Zn层增加了接触角,提高了锌阳极的耐腐蚀性,同时进一步引导了锌的均匀沉积,从而缓解了锌枝晶的形成。因此, Cys-Zn@Zn对称电池在2 mAh cm-2&2 mA cm-2的沉积条件下可以稳定循环超过2000h,Cu||Cys-Zn@Zn半电池在2.5 mAh cm-2&5 mA cm-2的沉积条件下,能够稳定循环1000次以上,并保持在99.75%左右的库伦效率,Cys-Zn@Zn-1||MnO2全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由于氨基酸的成本低,处理简单有效,以及改性后锌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显著增强,这种表面改性的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同时,这种策略也可能被应用于其他金属负极,如铝、镁等。

图片

文献信息


Qing Wen, Hao Fu, Zhen-yu Wang, Ying-de Huang, Zhen-jiang He, Cheng Yan, Jing Mao, Kehua Dai, Xia-hui Zhang*, Jun-chao Zheng*Hydrophobic Layer of Amino Acid Enabling Dendrite-free Zn Anode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J. Mater. Chem. ADOI: 10.1039/d2ta04015h.
https:///10.1039/d2ta04015h

水系储能声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