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文化人下套最狠的科学家,曾用一篇诈文“扭转文理地位”

 思明居士 2022-08-11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1996年,时任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的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Social Text)投稿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名字很长,叫《跨越界限:通往量子引力的超形式解释学》(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

文章图片2

文章首页内容

光看这个文章标题,是不是就已经觉得有点高大上到看不懂了?没关系,当时《社会文本》的编辑们其实也是看不懂的。

但重点是,索卡尔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现代科学的成果和结论,来推导出一系列支持人文学科的观点。比如利用数学的选择公理来支持妇女堕胎自由,还将量子物理学说定义为一种社会和语言结构等等。

因为他大学教授的身份加持,这篇文章很快就通过审核被发表了。

文章图片3

杜克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期刊《社会文本》,从1979年创办至今仍在运营。该期刊关注性别、人权、种族和环境问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索卡尔马上又在耶鲁大学的人文杂志《Lingua Franca》上发表了一篇声明。

他说自己投稿给《社会文本》的是一篇彻头彻尾的恶作剧文章,其中充满了“左翼暗号的杂烩、阿谀奉承式的参考、无关痛痒的引用和完完全全的胡扯”,“那是我能找到的关于数学和物理最愚蠢的语录”。

表面上看,索卡尔这波让《社会文本》蒙羞的操作是对他们缺乏科学认知,又不认真审查文稿的“钓鱼嘲讽”。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后现代主义学者对科学的指手画脚和诋毁惹恼了这位物理学教授。

文章图片4

索卡尔

上个世纪末的科学与人文之争,激烈程度是当下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其时代背景是在爱因斯坦等大咖的终生奋斗下,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理论相继出现并完善。加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等的发展使科学进入了一个“基本可以解释肉眼所见的一切”的新时代。

科学构建了一个祛魅的新时代,同时也消解了传统人文学科中的很多概念。人文学者曾大谈爱、同情与美德,而科学研究告诉你生物基因本质都是自私的——在未来,我们甚至用科学刺激就能让你随时随地感到快乐、悲伤或迷茫。

文章图片5

生命科学领域无疑颠覆了人对自己本身的很多认知

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颠覆一切的。很多人文学者感到不合理:如果科学能代表一切,那么情感、美、人性又将被置于何地?

于是美国的一批人文学者开始“打压”科学。他们将各种科学发现与科学理论定义为“建构主义”,说它们是科学家这个利益圈中达成共识后再公布出来的概念,与其他知识体系无异,绝非事物本质客观真理

文章图片6

有观点认为这也是美国社会当下的反智主义“根源”

关于这个特定意义下的“建构主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钻石很值钱”,这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及各种影响推动下,在人类社会中“建构”起来的一个概念。

而“钻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就是事物的客观本质。但当时部分人文学者的观点是:不管是“碳元素”还是“晶体”,都是科学家们构建起来的一些子虚乌有的概念,就像“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一样。

文章图片7

价值,就是最典型的被“建构”起来的概念

这种说法当然引起了包括索卡尔在内大量科学家的不满。索卡尔本人在那篇著名的诈文中再次复述了这种荒谬的观点,文中他写道“物理上的'现实’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社会和语言结构”

然后他又在事后的回应中向持有此观点的人发起挑衅:“任何认为物理定律仅是被构建起来的虚无概念的人,都可以来尝试挑战突破我公寓窗户上的物理学定律——顺道说一下,我住在二十一楼。”

文章图片8

现于伦敦大学任教的索卡尔教授

科学工作者更不满的一点,是当时美国很多人文学者喜欢借用(误用)科学的概念来佐证人文学科的优越性

这种做法无疑会造成民众对严谨科学概念的混淆,十分不利于科学的传播与发展。索卡尔的诈文中也模仿了这种做法,进行了大量牵强附会的推导解释。之后再自行反驳以正视听。

不过一些有趣的误用其实沿用至今已经变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惯用词了。比如我们会说一个民族有“好战的基因”或者“种田基因”,再比如我们会称赞某人有“艺术细胞”或是“音乐细胞”等等。

这种对于“基因”和“细胞”的人文方向理解,都是艺术化的。

文章图片9

“1996索卡尔事件”

生活在理性主义、科学观念盛行时代的我们,会觉得很多科学理念都是理所当然,人人认可的。

但回想我们父母那一辈,大部分人有机会读大学的话哪会选理科啊?当时更普遍的观点是科学说到底还是技术,技术你可以去专科学校学嘛。来大学,还是得学文化。

所以科学真正被广泛接受可以说只有短短这近20年时光。1996年索卡尔事件爆发,引起学界大量讨论,最终伴随着科学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扭转了人文与科学在人类社会上的地位。

不过说到底这两者都是人类上千年发展得来不易的知识结晶,现如今的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对待它们的差异与长处,以包容并蓄的心态促进两者发展。

毕竟,要是完全没有语言功底,知道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向大众做好科普嘛。

文章图片10

Alan Sokal. 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

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 导论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