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假说” 的概念与分类

 湖经松哥 2023-11-11 发布于湖北

回复【文献指南】

可获取

《人文社科文献综述指南》

在界定学科概念时,少不了提及“假说”这一基本要素,而“假说”本身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一书中介绍了“假说”的概念定义和两种基本类型分类,廓清其概念边界。

一、“假说”的概念定义

简单来讲,“假说”产生于学科的认识论,又反过来构成了学科内研究的特征。它是一种推测,也是构成学科整体及其总体现实观基础的准则。这些准则通常会被当成真理,因而学科的理论、概念、方法和课程也都会以此为基础。可以说,正是经由“假说”与经验证据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促成一门学科的理论、概念和见解的形成。从整体上掌握一门学科的根本假说,为发现支撑其特定见解和理论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线索。支撑具体见解的“假说”对跨学科进程的整合部分非常重要,需要辨别它们之间矛盾的潜在根源,假如见解或理论之间存在矛盾,人们就可以通过在见解或理论之间创建共识继而修正矛盾。

二、“假说”的两种类型

“假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家跨越学科边界而做出的“基本”假说,另一种就是科学家在特定学科内做出的更为集中的假说或“专有”假说。

(一)基本假说

基本假说至少有六个关于科学的基本假说:

1、自然界是有秩序的。

2、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

3、所有自然现象都有自然原因

4、没有什么可以不证自明

5、知识基于经验

6、知识优于无知

(二)专有假说

基本而言,每门学科的假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学科可以共享假说。假说并不完全等于综合概括,更应该被视为核心趋势。

1.自然科学的专有假说

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做出的专有假说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家能超越其文化经验,并对现象(如事物)进行明确测量;另一种则是“自然界没有什么超自然现象或其他先验属性不能潜在地被测量”。这个假说不同程度上反映在自然科学和数学基础的学科假说特性上。如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学家会假定,基于证伪原则的假说演绎法优于模式说明和归纳推理。

2.社会科学的专有假说

与之相对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假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与每门学科的学者所信奉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学派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行为研究法如心理学、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的教材往往把构成科学研究和系统经验主义基础的假说表述为应用于行为科学的这些方法,如“通过系统经验主义获取的数据能让研究者比单从随机观测得出更有把握的结论”。而现代主义者在以经验数据和可复制数据为基础的“进步”“知识”之类观念上共享“抱怨的自信”。这个现代主义假说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在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里,但受到了后现代观念的挑

3.人文学科的专有假说

相较而言,人文学科根据的是一套与自然科学存在明显差异的假说。正如有学者指出,“人文类学科离开历史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语文学的古老范式,渐渐注意到美学作品的背景以及读者、观众、听众的反应。文化概念也从对精英形式的狭隘关注扩展到更为宽广的人类学观念,曾经不相关联的事物被重新想象为在形式与行动之网中传播的力量。”这些关键词和趋势为人文类学科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假说”是学科的重要要素之一。无论是基础假说,还是不同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假说”,都需要引起学者的重视。

作者:张雯雯(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二室学术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