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吉安生|山道觉悟

 谭文峰sdqtneyj 2022-08-11 发布于山西

作家新干线

山道觉悟



人谁都有舒展身心为自己松绑的渴求的,在城中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高楼森林里待久了,更是倍感逼仄压抑憋屈,特别渴望到那深山老峪里用那儿饱含富氧离子的空气,清冽沁凉的河水,如诗如画景色将自己彻底淘洗一番,彻底地放松放飞自己的身心。
雨后初晴的周末,午睡醒来,我带了妻子、女儿来了场说走就走的自驾山中游。
山道其实是从过了那个叫里册的小村子才开始的。从县城至里册村的路只能称其为公路,宽展平坦的没有丝毫内涵与悬念,就是经过多少次也不可能留下任何印象。
 过了里册村进入峪口至里册峪水库大坝这一段路虽能说是山道,但路面还不是太窄,坡不是很陡,弯也不那么急,车子还能平稳的疾驶快行,人还有心情观赏路两旁的山野景色。
先前的这一段路则是进出山的行人和车辆在河漕里踩踏辗轧出来的,枯水季节乱石滚滚,凹凸起伏,行走其间人和车俱是醉汉般东倒西歪,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举步艰难,汛期则河流湍急,路没水底,通行阻绝,纵有十万火急的事,大破天的事也只能望水兴叹,徒唤奈何。
里册峪水库于我是有缘源的,三十来岁就已经是县政府副科长的父亲,因为家庭成份问题被下放到这里为水库建设出力流汗,度过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父亲当年在这儿劳动、学习、文体活动和迎送同事留念的照片,至今仍齐整的镶嵌在悬挂于老屋墙上的镜框中,色泽虽黯淡了许多却依然生动鲜活。今天我走过的这段路虽不是当年父亲走的那段路,但肯定会有与父亲当年行走的路吻合的地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路也在时光流逝中改换着容颜,虽旧貌变新颜但走向却一如即往。一时间,我仿佛就是在父亲的导引下替他重走这一程,探望这个地方的。父亲,人已去,水库,永远在。但历史和这里的山水绝对不会淹没这座浇灌几十万亩田地水库的芸芸建设者。
过了水库大坝往山峪深处去的公路突然变成了真正的山道,一下子消瘦成了窄窄的一条,散乱的麻绳般缠绕纠扯着,歪三扭四地随了山形地势斗折蛇行,时隐于沟谷时显于山梁,让我恍然大悟“车到山前自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
高山挡不住,沟壑阻不断,只因看似柔弱干瘦的进山路懂得委屈自己,知晓拐弯绕行。就是因了这弯曲、这缠绕、这柔韧、这坚持,上山进峪的路七绕八拐将一道道梁一座座山一条条沟撇甩到了身后。
没有过不去的山越不过的沟,只有不懂得拐弯绕行和坚持不懈的人。
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始攀岩爬山,过沟越涧的山道也极具倔强的脾气,紧紧咬定山崖盘旋爬升或谨慎俯降,根本就不给胆怯畏缩者可逃可退的余地,既然已经上了山道,山道也就把你捆绑到了它身上,强迫着挟持着你走到山顶深入谷底。
一路上大多路段都是一边是刀削斧劈的悬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涧。弯是真正的急弯,几乎就是原地向后转的那种,让人转不过睑喘不过气的急转弯,让人头晕目眩惊心动魄的急转弯。坡也是真正的陡,车头一下子就抬被起老高,高的立马挡住了你的视线,你得使老劲往前探看才能看见车前些微的情形和路况。这种急弯和陡坡往往是牵连着来的,对于不老道的新手肯定是极具考验的,驾证是不是真学苦练严考下的,在这山道的考试中,一下子就原形毕露。真正有能力有经验自然是有胆量有底气有把握的,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半吊子二把刀这会儿早已是心慌气短、腰膝酸软、面色惨白,瘫成一堆了。山道就是这样冷峻,就是用它看似如此无情的方式考试验证过往者的通过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的。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没两把刷子,别到山道上瞎晃荡,真想进入大山享受深山后峪的美景风光,得先苦学好在山道上行走的真本事,练就临危不惧临险不乱的强大定力。这应该是山道给我们的忠告吧。
坡陡弯急,临崖临水,陡坡连急弯,急弯挽陡坡,一会盘山一会下坡,一会儿前俯一会后仰,曲曲折折,蜿蜒环绕是很多山道本来的面目特殊的禀赋,对驽手是玩笑级的初试,还不是严酷的考验。其实也没有什么惧怕的,好者不论,勇者不惧,能者不怯。
山道弯弯,不屈不挠地向前伸展着,更让人提心吊胆,惊心动魄的险峻地段和情况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了。山里长大的我虽不惧不怯,但载了没见过大山的妻子女儿一路走下来也是临深履薄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喘的,吼着油刚转过一个急弯上了一截陡坡,就与对面来的一两面包车狭路相逢。乍一看是怎么也难以错身而过的,一时间我们都急懵傻呆了。两辆车上的大人孩子都下了车,前后左右地查看路形地势,七嘴八舌地出谋划策。在这种路段这种境遇下,急乱争吵都无济于事。不大的功夫,双方的后面又都有车辆涌来。如不尽快疏通,就可能完全堵死,进退不得。出乎意料地没有发生平日里平常路上拥堵时的相互抱怨,后面来的车辆不等开口,自觉往稍微宽展的地方退让,师傅们将车停靠稳当又主动上前出主意想办法,抵近指挥我们进退。对面的车可劲地往山崖边上贴,车体几乎擦着了山体,我的车则最大限度地往沟边的护拦上靠,双方都是一点一点的动,一寸一寸地挪,尽全心竭全力地避让退让着。还真应了那句,争着不足让着有余的老话。上行的对方车辆贴着山崖与我们的车亲密但有间地擦身而过。瓶颈打开了,梗塞疏通了,狭路相逢的我们鸣笛互致谢意,互道平安。经过了这狭路相逢,拥堵又疏通,心里忽然感慨万千。山道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境况下狭路相逢绝对不是勇者胜,而是互退相让才能都过得去走得稳。
狭窄险峻的山道上来的和往的都存了谦让对方,避让对方的心念,自然都将行稳致远,你不退,我不让那就只能是死拚硬耗,赌气堵车更堵心,将双方的前程和退路都堵得死死的。驾车行路是这个理儿,那为人处事又何偿不是如此呢。要想自个过去,首先应该让别人过得去,你不让别人过得去你肯定也过不去。过得去多好啊,过去了的都是好经历。相让天地宽,互敬品自高。
拥堵疏通了,心情也随之畅快起来,觉得接下来的路顺水又顺风,很快抵达了豁然开阔起来的山村一一庙子上。清凉的山风中携了紫荆花淡淡的香味,喜鹊在挂满了果实的山梨树枝头歌唱,云朵般洁白的羊群在青青的山坡上飘浮,勤劳的蜜蜂在繁密的酸枣花、荊条花以及不知名的山花间忙碌,清澈的河水扭着秧歌朝着下面的水库欢快地流淌,座落于河畔山洼的农舍红砖红瓦绿树掩映如画,那看家狗忠在门口坚守着岗位,对远来的客人摇尾示好,散养的鸡与觅食的鸟和睦相处于农家院落。憨厚朴实的村里汉子热情地和我搭讪,问寻一路上可好走。妻子和女儿到底没见过大山,更没领略深山后峪里心稀罕景致,戏水、采花、摘果、赏景,早已沉醉于这山这水这景之中啦。
此景只应山里有,城里那得能见闻。虽说来回一般远,但总得回时总比来时近些快点,记住了来时堵了车的教训,回程则一直注意设观察置在急转弯处的凸镜,慢车紧喇叭,提醒来车更是告诫自己,谨慎驾驶注意避让。
回家的路一路通畅,很快就到家啦。女儿半是夸奖半是哄我高兴,说我的驾驶技术杠杠滴,妻也连声附合。我则戏谑道,我的教练叫山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