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 道释儒俗合流共祭的节日

 童心驰骋品泉 2022-08-12 发布于江苏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这是道教的称呼;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称之为七月半、祭祖节、鬼节等;与除夕、清明等一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奠祖先的重大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道教中元节祭祀亡者灵魂;佛教盂兰盆会布施饿鬼;儒家祭祀祖先;加上民间鬼节祭祀等;三教合流,道、僧、俗合流,共同举行祭祀活动。同时,七月半还是民间初秋庆丰收、谢天地、向祖先报告秋成的节日。七月半,各地各乡风,民间通常会举行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多种多样的敬祖尽孝活动。

        孝敬祖先,劝人向善,感恩天地,如此重要的节日,在民俗钱中一定会有所表现。本文拟通过赏析数枚与中元节相关的民俗钱,来初步了解节日的一些内涵。

  地  官  赦  罪  

        七月半,原本是我国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到了东汉时期,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被称为中元节。上元节为正月十五,天官大帝的生日;下元节为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的生日;故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

        地官,全称"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亦称为清虚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所谓赦罪,就是赦免罪行。中元节祭祖,就是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祭祀一切亡灵,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亦说地官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由此可见,天官赐福,地官赐禄。赦免了罪行,则禄祚增加,等于是赐禄。之所以赦免罪行,是因为被赦免人必是积善行德之人。

图1 吉语钱。天官赐福/地官赐禄(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相传每到七月初一,阎罗王将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野鬼全从地府阴间跑出来,到阳间来接受人们的供养,因此民间称七月为鬼月,七月半为鬼节,为此各地纷纷在该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由于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而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人鬼有别,故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张灯则在水里。此即放河灯(放荷灯,如首图),帮亡魂照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寄托对已故亲友的思念和孝爱。

  目  莲  救  母  

        农历七月十五,佛教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盂兰盆”是指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其含意为: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以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其源于佛经中的《盂兰盆经》,讲的是目莲(大目犍莲的简称,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亦称目连)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其母在世时吝啬贪婪、从不修善)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七月十五日设素筵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超度亡人,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此即目莲救母的典故。盂兰盆以后传承开来,便成盂兰盆节。目莲潜心修行、孝感天地,救母出地狱,体现了佛教弘扬的孝道。

图2 生肖钱。目莲救母/十二生肖(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2所示无文生肖钱。正面纹饰表现的是目莲救母的情景。穿下的地狱里,汹涌的海水如滚汤一样沸腾着,铁狗铁蛇在海上飞来飞去,曾在阳间作恶的男人女人被那些凶鬼恶兽争相咬食,形态怪异的夜叉鬼百千万种,场面甚为恐怖(如地藏经中所描述的那样);穿右一仙人打着华盖,华盖下面的主人为地藏王(法名目莲),地藏王目视下方,手指着地狱,一是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一是看到母不得食的场景;穿左两位仙人,或是秦广楚江(阎罗殿第一、二殿阎罗),或是闵公道明(地藏王的护法侍者),毕恭毕敬,甚是虔诚,其中一仙垂首弯腰手持地藏王的锡杖;穿上郭左方为面向地藏王致意的狗、即是刚刚脱离地狱的地藏王母亲,再上面是太阳高照、鲲鹏展翅,一只生灵做着向上攀爬的姿势,预示着目莲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背面纹饰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神态各异,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尤其是生肖虎,位于右上角,似一位尊者,其他生肖皆面对生肖虎,只见虎扬起右臂,向其他生肖进行演说(讲法);寓意菩萨化身为虎,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劝人向善、劝子行孝。

       目莲的宏愿与孝行,既是出家人的楷模,也是世人的榜样。值得歌颂与宣扬。

  木  本  思  源  

        《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传入我国,与我国崇尚孝道、祭祀祖先的儒家伦理传统相符,与道教的祭祀亡者灵魂的做法合拍,深得官民的认可。在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到了唐朝,法会活动盛行。

        孝道,即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是中华民族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百善孝为先,人无孝不立。

图3 挂牌吉语钱。孝道/为人子当木本思源(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为人子当木本思源,语出自《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明代程允升)“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

       木本水源,意指树木的根本和流水的源头,引申为寻根溯源的意思。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父母,子女在幼小时受到父母的抚养和教育,而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则有赡养、扶助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社会责任感。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七月半祭祀祖先,是孝道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之一;是体现、铭记木本思源的必要仪式。       

  五  谷  丰  登  

        农历七月十五,正值初秋,已有若干农作物成熟,人们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开始品尝新鲜谷物之前,饮水思源,不忘祖先辛勤开拓、向祖先报告秋季的收成,不忘感恩苍天大地、给人们带来了丰收,通过用新稻米等来祭供祭祀,表达人们的感恩之心、祈丰之情。因此,七月亦是吉祥月、孝亲月。

图4 吉语钱。五谷(毂)丰(豊)登/光背(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图5 吉语钱。风(風)调(調)雨顺(順)/五谷丰登(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在过去,农作物种植科技极不发达,农田耕耘播收对大自然的依赖极强,所谓“望天收”也就表达了农民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心态。因此,有了收成,首先感谢天地。通过祭供,一是庆贺丰收,二是酬谢天地,三是祈丰今后;祈愿今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年丰。

        农历七月十五,正是秋收秋播开始之际,人们通过各种祭祀活动,调整心态,增进共识,养精蓄锐,更加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即将到来的秋季大忙中去。

逝者安息   生者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