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天知命不妄为——【礼庆琐谈】之【32】

 新用户97560OBk 2022-08-12 发布于江西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此佛堂中常见之对联。类似之禅定,玄奘法师称之“静虑”或“思维修”

勿庸置疑,生而为人,修行不已,应是永恒之生命课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皆重视对“天象和人事”之探索,或许人类最初之认知不甚科学,却不乏生命之哲思。

一般而论,每个人皆有自己的天命,是谓常数或定数,常数难改;然每人皆是一个生命传奇,皆有改命之能力,是谓变数,变数可变。无论常,还是变数,前提须是“敬天知命”,否则就是逆天行事。

“知天敬命”之基本要求是,学参天地,德合自然;法师自然,敬畏生命

叔本华说,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孔子则强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即万物所循之自然规律,属于超自然现象,其威力远高于大人、圣人之言;大人与圣人之言则属于现实世界。大人之威严在于权力,圣人之威严在于道德。

古罗马皇帝马奥勒留下了一不朽之作,叫《沉思录》,重点阐述了“知天敬命”的理念。他说,生命的智者,欣然接受命运之神赐予的美好生活,从来不洋洋自得,而是自然享受;他还说,人生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宇宙的本性是什么,自我的本性是什么,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他进一步强调,凡与自然相违背的,皆为邪恶的。


所谓敬畏,有所敬,亦有所畏。“君子之心,长存敬畏”。生命智者,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恪守道德,遵循法律。知行何处,知止何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天地自然,人类之师。“则天法地”,乃中华之传统智慧。其一,自然从不喧哗却井然有序;其二,自然孕育万物却不居功自傲。其三,自然如同风箱,始终保持虚无。

如何敬畏天命?首先,发乎内心,从心敬畏;其次,放下自我,接受无常;第三,做命运之朋友。没有敬畏,则无底线;有了敬畏,才会珍惜生命,活在当下,善待他人。此亦涵盖了东方文化之妥协智慧。

“至诚合天”,乃古贤为人处世之大原则。至诚至真,合于天道,为人之本。至诚须做到三个不欺,“不欺天地,不欺他人,不欺自己”。此处之“”,亦即佛家所言之真如本性。

知天敬命者,从不怨天尤人。因为自然有太多的奥妙尚未解密,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社会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易道广大,深远而德备,习易者须深谙易理之玄奥,“易动而德备,心念而善行”。

佛道儒三家皆重视“心念”之关键。起心动念处,不仅关乎个人之命运,甚至关乎家庭、民族、国家之命运。

无知者无畏。总有那么一些人魔,长袖善舞,为非作歹,狂妄自大,企图心怀侥幸,妄想瞒天过海,怎奈苍天在上,何况鬼神难欺,“善恶终有报,苍天饶过谁”。真正的君子,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持盈保泰,“保合太和”,概不妄为。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人来世间一遭,知交何曾几人。不过,我们或许不能掌控他人,但完全可以把控自己。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也反复启迪着世人,道法自然,依道而为,乃人间之不二法门

【说明】此文以王本乌衣名发表于今日某条,略有增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