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孝文帝为儿子铺平了道路,但结果并没有用。 1 北魏孝文帝临死前,把两位冯氏皇后处理干净。 目的在于肃清文明太后势力,为儿子留下了一个干净的江山。 孝文帝受文明太后压制半生,虽然文明太后去世,仍给孝文帝后宫塞了四个侄女。 痛定思痛之下,孝文帝不愿意儿子再受女人束缚。 北魏女主们过于强悍,虽然设计出“子贵母死”这样的制度,仍无法阻挡一代又一代女主的雄起。 宣武帝元恪是第一个头顶上没有女主阴影的皇帝。 孝文帝临终前为他扫清了道路,还为他留下六位辅政大臣,起点可谓优越。 可惜,北魏皇帝没了杰出女主襄助,就好像丢了灵魂一般,一代不如一代。 三十年就把一个强盛的帝国玩废了。 2 北魏到孝文帝朝,完成了汉化改制,国力也达到巅峰。 孝文帝元宏去世前后的一段时间,南朝正是南齐内乱不休,梁武帝萧衍取而代之的时期。 本来这对北魏帝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孝文帝生命的最后两年,迁都大计已定,汉化改革已成,他是锐意南征,希望一统天下的。 正在元宏南征过程中,齐明帝萧鸾去世,开启齐末乱局。 可惜元宏的身体已然支撑不住了,只好收兵北还。 元恪从洛阳赶到鲁阳,见父亲最后一面,在鲁阳登基继位。 把太子招至鲁阳继位,一是孝文帝已病入膏肓,行动不便。 二是孝文帝担心太子被洛阳后宫的冯皇后挟持,所以干脆离开京城,生米煮成熟饭。 孝文帝临终下了一道遗诏,让辅政大臣元详赐死了冯皇后。 孝文帝送了儿子最后一份礼物,离开人世。 宣武帝开局不错。 南朝齐末乱局中,大将裴叔业投降北魏。 宣武帝趁此时机,在“六辅”的支持下,开启了八年南征之路。 北魏连续击败齐、梁军队。 公元506年的洛口之战,北魏大破梁军,梁军主将萧宏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洛口之战大胜,给了宣武帝以极大的信心。 他指示魏军主帅元英,乘胜直击,一统华夏。
北魏数十万大军,在元英、杨大眼的率领下,强攻钟离,梁军守将昌义之死守不退。 南梁韦睿、曹景宗率援军到达,趁淮水暴涨之际,韦睿派水军袭击魏军,另派火船借风势纵火。 内外夹击之下,魏军全军崩溃,死伤十余万,被俘五万。 从军事上来看,这一时期北魏与南梁交手不断,总体处于均势。 内政方面,随着北方大定,国力强盛,皇帝与贵族们也失去了进取之心,只一心争权、捞钱、享受而已。 当初孝文帝留下的六位辅政大臣,以元详、元禧的地位最为尊贵,他们都是宣武帝的亲叔叔。 结果这两人把持朝政,开始大肆卖官鬻爵,侵吞田地,中饱私囊。 上行下效之下,北魏吏治逐渐腐败。 3 宣武帝元恪先后有三位皇后。 第一位是于皇后,北魏开国大将于栗磾的曾孙女,“累世贵盛”的勋贵家族。 于皇后的叔父于烈,在朝中统领禁军,他坚决抵制元禧擅权、僭越之举,其子于忠也常服侍于宣武帝身边。 宣武帝年龄日长,早已不满于叔叔们的擅权和贪墨。 于是依托于烈父子的力量,利用祭祀之机,夺回了朝廷的权力。 元禧心内不平,意图谋反,事泄,于烈父子协助宣武帝,镇压了元禧谋反,诛杀元禧。 于烈立了大功,为了巩固于家的权势,他推荐侄女于氏入后宫为贵人,时年十四岁,甚见宠爱。 但于烈推荐完侄女,自己却得病而死,这对于家来说是个重大打击。 虽然不久之后于氏被封为皇后,于忠也受到宣武帝重用,但仍不免于受到权臣元详的排挤。 北魏后宫的女人们都不是小白兔,于皇后虽然根基未稳,但也开始了积极运作。 她撺掇宣武帝,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宣武帝的弟弟,京兆王元愉。 但元愉另有相好的女人,已经生了儿子,把于夫人晾在一边。 于皇后愤然出手,把元愉相好的李氏骗进宫,直接囚禁在宫里的尼姑庵里,当了尼姑。 然后把李氏之子塞给妹妹抚养。 正在于皇后大展拳脚之际,另一个外戚家族开始崛起。 宣武帝的舅舅高肇,得到宣武帝的信任,开始掌握权力。 宣武帝母亲高氏,当年被冯皇后害死,没能亲眼见到儿子登基。 宣武帝压制宗室、掌握权力之后,开始任用舅舅高肇,晋升尚书令,总揽行政大权。 此时,朝廷之中形成宣武帝坐镇皇位,母系外戚高肇,妻系外戚于劲,宗室元详三足鼎立之势。 高肇颇有政治手腕,他掌权之后,立即构陷北海王元详,宣武帝正中下怀,赐死了元详。 同时,将宗室诸王严加监督,形同囚禁。 元详贪腐张狂,不亚于元禧,自有取死之道。 但宣武帝利用舅舅高肇的协助,一举翦除了宗室力量,也可见高肇的手段。 高肇也和于烈的思路一样,立大功后也把侄女高氏推进宫中,做了宣武帝的贵人。 两个女人,于皇后与高贵人,在后宫之中就展开了激烈争夺。 一般后宫女人争宠,最核心的比拼就是比谁先生儿子,母以子贵,如果儿子被立为太子,那大局定矣。 但北魏后宫大不同,都不愿意生儿子,至少不能生下长子,否则“子贵母死”。 于皇后十四岁妙龄进宫,活活憋了五年才生了儿子元昌,那时候也没有避孕措施,真是难为姑娘了。 于皇后没憋住生下了儿子,这回给了高肇、高贵人以口实。 第二年,于皇后暴崩,半年以后,皇子元昌暴毙。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宫闱隐秘,详情无法为外人所知,但当时的舆论,都认为皇后、皇子的死,与高肇和高贵人脱不了干系。 但高贵人的处境,其实和于皇后也差不多,她也没憋住,生了一个皇子和一个女儿。 但她的儿子“早夭”,死亡原因不详,所以她安然无恙。 “子贵母死”的白色恐怖下,后宫女人命运的确悲惨,当时也没法避孕,生了儿子以后就得比谁心狠。 下得去手的,就可以活下来,下不去手的,就得去死。 高贵人的儿子怎么死的,细思极恐。 于皇后死了,九个月后,高贵人被册立为皇后。 高皇后史称“悍忌”,她自己不敢生儿子,也不让其他嫔妃进御,她也怕别的女人生下儿子自己失宠。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一个后宫的女人,要怪就怪那个灭绝人性的“子贵母死”之制。 有句老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正当于氏与高氏争得不可开交之际,黄雀来了。 我们下篇再见。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