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震补绘吴昌硕小像轴,情同父子的忘年至交

 泊木沐 2022-08-12 发布于辽宁

文/张毅清

1911年夏,68岁的吴昌硕正式开始职业书画家的生涯。他于1912年起定居上海,1913年,又在王震的盛邀下搬入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在成就艺术巅峰的晚年岁月,他与王震成为情同父子的忘年至交。

王震(1867-1938)是湖州人,作为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华商电器公司董事、上海总商会主席等职,加入同盟会参与了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并资助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王震早年曾随任伯年学画,有扎实的笔墨功底,二次革命失败后,从国民党上海分部部长任上急流勇退,于书画一途锐意进取。在吴昌硕海上书画市场尚未打开局面之时,他大量订购吴昌硕作品给予最有力的经济支持,并以自身在商界、政界的地位,成为吴昌硕艺术盛名远播的重要推手。

1914年,任伯年之女任霞整理父亲遗作墨竹时,王震于其上补绘吴昌硕小像。吴昌硕于画上题跋谓“画中之竹,廿年前伯年先生所作,一亭王君为余画像其中,呼之欲出。一亭予友也,先生(任伯年)在师友之间也,道所在而缘亦随之”。这段题跋,加之王震自题中“回首师门”之语,成为后来研究者关于任、吴、王三人亦师亦友关系的最好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