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节?七月十五,一个被误解最深的节日

 渐华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七月十五,人称“鬼节”,其实是误解了。

1

七月十五这天,是祖先最早用来祭祀保佑丰收的节日。

这个时节秋天伊始,万物开始进入成熟期,丰收在望。

在完全靠天吃饭的年代里,人们对老天抱有很大的神秘感,所以,为了保证今年有个好收成,到了这个时候,就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收个盆满钵满,笑开满脸褶子。

传统的说法是:七月十五的祭祀叫秋尝。意思是到了七月中旬,瓜果开始成熟,要把收获的瓜果拿来祭奠,一是让祖先品尝,分享劳动成果,二是祈求祖先庇护。后来就成了祭祖的节日。

2

后来加入的佛、道的元素中,也没有鬼节的内容。

道教中,道教中有三元之说: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这三官的原型人物分别为: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

道教神通广大,把中国传统“四圣”中的三圣搬到这里,分别委以重任。

七月十五占了中元,是舜的节日。主赦罪。

赦罪不是赦活着的人,而是死去的人,所以,为了祈求地官为先人赦罪,这一天就要大肆祭拜,以让祖先在那边活得轻松自在。

佛教中,七月十五叫盂兰盆节。《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为解母亲在地狱中的“倒悬之苦”,求佛救度。

佛曰: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成为佛教节日。

综上,七月半祭祖节为民间世俗。中元节为道教节日,盂兰盆节归属佛教。这三个方面,与祖宗、神、仙有关,独没有鬼的纷儿。

3

怎么就有了鬼节的说法呢?大抵是缘于道教赦罪之说。

地官主赦罪,大舜帝仁德至上,到了这一天,自然会大赦天下,为众鬼解脱。

所以,这一天是鬼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地府四门大开,各种鬼魂飘荡人间。由此逐渐演绎,这一天便成为鬼的节日。

4

说起来,这个中元节在三元之中,地位是最低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传统节日讲究多。

比如祭祖,是节日中最隆重最正式的,因而是最重要的。因为重要,所以分为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大节日。又叫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清明节是个大节,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民间,要去上坟,要祭祀,要在坟头压单层黄纸,意思是为祖先送单衣。

在官方,是全民祭典烈士的日子,送花圈、举行悼念活动。

更有说服力的是,还要放假一天。成为为数不多的四大官方放假节之一。

下元节正统的说法是农历十月十五,但民间通常是十月初一,程序是上坟,插双层黄裱纸,取意为送寒衣,故又称“寒衣节”。

相比之下,中元节便少了些仪式感,既不用送单衣、寒衣,官方更不肯放假。

又因为一个月就到八月十五,与轰轰烈烈的仲秋节相比较,这七月十五便有些尴尬、略显寂寞。

感觉中元节就是夹了个塞,恰逢年中,设这么个节,正合了上中下,否则一年两祭,老祖宗会想念阳间的子孙的,一不留神叫上去相见,那可就不好玩了,所以聪明人就中间加了个塞,以告慰先人。

5

中元节,节不大,讲究多。

传统节日,凡与祭祀有关的,讲究必须多,以显隆重严肃。

1. 别往河边站。

民间有句俗语: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

迷信说法是说出来不要在河边站,一不留神,被鬼拖下水。

科学解释在于:正值汛期,雨来得急,易发“干河水”。上游暴雨,下游受苦,先辈总结出这个时期不要河边站的经验。

2.使劲吃好饭。

中国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分不开。吃便很讲究。

早餐多是煎茄子饼,中午必须是包子,晚上做水饺。

总之在哪个食物贫乏、饥不择食的年代,找个理由大吃一顿,改善一下生活,很有必要,这也是节日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罢。

这大抵是北方人的习俗吧,南方人对北方人逢节必吃饺子颇为不屑,北方人则认为,过节不吃顿饺子成何体统,同时嘲笑南方人手拙,包不出漂亮的饺子。

南北之异,南北之争,也不仅仅是一个饺子。很有意思。

3.禁忌看一看。

其他还有一些禁忌之类的,比如:夜晚不要出门、不要说鬼字等等。

更有人总结出两忌三不忘、十大禁忌、十五大禁忌什么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许多是教训的积累得出的善意提醒,有的则完全是为了增加节日神秘感而杜撰出来的糟粕。

现代人,看看便是。

规矩、讲究、禁忌这类东西,历来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