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 郑洲仲:钢琴家

 张亮亮的亮亮 2022-08-12 发布于江西
有时候我不确定我站在墙的哪一边。
《钢琴家》这部影片讲述的并不是一个钢琴家与钢琴的故事,影片借助钢琴家的生平经历反应了二战时期德军的种种暴行。
影片的开始是美好的,男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全家人都沉浸在苏联反击德国的喜悦时,突如其来的禁犹太令使男主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主失去了工作,全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男主被迫以低价卖出了自己最爱的钢琴,并在一家餐馆弹钢琴来维持一家的生计。可德国的暴行却远不及此。高贵的德国认为犹太人不配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并将所有犹太人赶到贫民区生活。并将他们隔离起来,那里没有食物没有水源。他们唯一的获取方式就是等自以为聪明的德国军队按点放行采购。就算是这样,德国军队每个夜晚也会滥杀无辜的犹太平民。最终所有的犹太人被他们赶到东边的集中营,在等候室男主的父亲买了一块糖果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他们家最后一次聚餐。
男主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了集中营。并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四处躲藏。途中男主以吃饱饭比时间更重要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手表。最终他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得到了救赎。影片的最后战争结束,男主和朋友寻找那位救了自己的钢琴家。
这部影片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幕。钢琴家躲在房子里,但在被德军官发现时,他告诉德军官他是钢琴家,萧邦第四叙事曲在他手指下飘然而出,音乐先是生疏的,渐渐流畅起来,钢琴师的手指恢复了记忆。萧邦出现了,这个波兰人,他出现了,站在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波兰人之间。当罐头和军帽放在钢琴的两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生存一边是战争。
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个人,最痛苦的就是失去家庭和以前拥有过的一切。影片以男主流离失所,四处躲藏的经历反映出了在战争中平民的痛苦。也以男主最后的经历,诠释了人性的美好。
很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也没有体验过生存即苦难,活着即炼狱,我们无处可逃的境遇。所以我们缺少对战争的认知,但是世界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和平,最近发生的乌克兰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霸权主义也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因为这是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大代价换来的。
影片的最后屏幕一黑,四周归于寂静,出现了寥寥几行字:当钢琴家赶到时,德军官已死在俄国的战俘营里。
影片极其深刻的以一个平民的亲身经历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厌恶战争并对生活充满希望。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