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曾经的痞子改过自新,外出云游,回来时成为四品官员

 木子君的小屋 2022-08-12 发布于河南

浙江有一个叫金大胖的人,他从小得了一种怪病,从此头上再也不长头发,有一种说法叫绝顶聪明,头上不长毛的人,都聪明异常,金大胖亦是如此,经史百家,他过目成诵;临摹书法大家的帖子,连行家都分辨不出真假。

偏偏这样一个人,却走上了歪路,喜欢小聪明骗人,天天不务正业,十六岁那年进入县学,因为成绩上等而得免钱粮,还有一份贡米可领。

父母在他成亲之后,相继去世。从此之后没人管束,金大胖开始放飞自我,天天与一群街溜子混在一起,上房揭瓦,闯寡妇门,踢绝户坟,无所不为。

没多久,他父母为他攒下的一份家业就消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将目光瞄往了那些亲友,骗他们的钱参与赌博,就这样过了十年,成为街上人人见而避之的恶人,大家闻之色变,见之则逃,想要骗人也找不着对象了,天天混得像乞丐一样。

但即便如此,金大胖还不知悔改,嚷嚷着:“大丈夫博取功名易如反掌,只是本地的百姓眼光如豆,不识真豪杰,没有人能助我达到青云之志,我将云游天下,寻找我的梦想。”

他的妻儿听了都耻笑:“天天在赌场里厮混,这就是你的青云之志?你连累了多少亲友?你心里就没个逼数?不想着自立自强,只知道坑蒙拐骗,一味空谈,你都不会汗颜吗?现在要离开家乡,成为一个流丐,你只要有一点的羞耻之心,也就算是有大志向了!”

看到自己不被理解,金大胖愤愤地离开家门,他将亲友访问个遍,告诉他们自己要远出游学了,还以妻子的名义说,以十年为期,如果没有上进,决不回乡。

大家听了都笑话他:“十年之后,你的儿子都长大了,能撑起这个家庭了,你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这个时候,金大胖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儿子不过富二代的命,怎么能比得上他爹?”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但愿如此吧,我们帮了你十年,可以轻松一下了。”

金大胖叩首表示感谢,亲友中有好心人说:“你不要急着出发,让我们给你准备一点行资。”

但金大胖好歹还有一点羞耻之心,说道:“我欠你们太多,怎么可以麻烦你们?”

说罢就背上行囊,离开了家乡。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大和尚,喝了酒醉倒在道边,身边放着一付担子,看到这个和尚的样子,金大胖颇受启发,就偷了人家的衣服及度牒,并根据度牒上的信息,起法号为“悟真”。

从此,他冒充和尚行走于各地,虽有短暂停留,却没有因此而发迹。辗转间来到了广东地区,那里有一个大寺院,占地颇广,为当地的一个胜景。由于遭受了祝融之灾,寺院房子被烧毁了大半,寺院的主持就四处化缘,想要修复这座千年古寺。但忙碌了多时,都没有人响应。

金大胖围着这寺院转了好几圈,就有了主意,于是拜见主持大师,愿意在这里挂单。主持问他有何本领?金大胖说:“我不过是一个粗人,不识字,不会读经书,只能胜任一些洒扫之类的粗活。”

主持看他粗壮有力,就留下了他,令他到市场上买东西,金大胖来到市场上,让卖家将所采买的东西都列了一个单子,上面标注了单价几何,货款多少,一看即有条理,又帐目清晰,最主要的是,没有贪腐,一看就是实在人,这让主持对他颇为器重。

这样过了半年,寺院里的人都知道悟真和尚是一个不识字但纯朴诚实的人,而金大胖在平时也表现得憨厚朴实,以取信于人,却悄悄地置办了一套行头,比如说袈裟,紫金钵盂等,藏在佛像之下。

这一天早课的时候,金大胖一反常态,身披袈裟,头戴毗罗冠,手持紫金钵盂,于大殿上趺跏而坐。

一众僧人一看,都连忙跑到了主持那里说:“悟真和尚疯了!”

他们笑着将金大胖的样子讲给主持听,主持半信半疑,随着一众僧人来到了大殿上,看到主持前来,金大胖站了起来:“本座有佛旨在身,不敢行礼。”

主持一看大怒,你一个小和尚,敢不给本方丈行礼?

哪知道金大胖却语出惊人:“弟子于昨天晚上梦到我佛释伽牟尼降世,对我说,本院的兴旺,就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努力募化,建好本院,是你的大功德,亦是一段佛缘。弟子说自己粗陋不识人情,哪知道我佛如来拈指微笑,用手掌抚摩我的头顶,并给我一颗五色的珠子,让我吞下,并说,你只要服下这颗舍利子,就可以顿悟一切佛法。神像下面有一套正传衣钵,现在交给你,你可以凭此取信于人。我在莲座下面,果然发现这一套衣钵,所以奉佛道努力修持,以证佛道。请主持大持将附近的香客都号召过来,看弟子书写文榜,准备募集善款。”

众人一听,都相信了他的话。因为平时悟真和尚就是一个淳朴诚实,但不通文理的人,能够说出这么一番有条理,有文化的话,肯定是如来开了宿慧。

在他的建议下,本寺的所有僧人四方宣扬此事,听说粗鄙不堪的悟真和尚变成了得道高僧,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都广集于寺院广场上,人山人海,怕是有上万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金大胖身披袈裟,头冠毗罗冠,开始挥笔铺毫,布施自己书写的佛经。你不得不服金大胖的才华,他的字有《圣教序》的清丽,又有《金宝塔碑》的端劲,连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看了都表示佩服:悟真大师的字,吾等不如啊。

而善男信女拿着这些佛经,都流泪称赞:悟真大和尚真是在世活佛啊!他们都拿出身上的银钱,施舍给佛寺,不到一个月,整个寺庙就收到了上百万贯善钱,开始召集工匠,谋划寺院的修复工程。

但工匠们却说:“修复寺院的钱已经足够,但建造大殿梁栋,需要一些大木材,这从哪得来啊。”

金大胖说:“我慧目已开,光照四方,发现惟有蜀山之上,有巨木可采,采买不难,只是往来运送麻烦,这需要大神通大法力。”

众僧人一听,都恭维他说:“您是在世活佛,也只有您才有这样的大法力。”

于是金大胖推荐再三,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就“勉强”同意了。他对大家说:暂且给我二十万贯钱,换成轻便的金银,我一个人前往蜀中采买,完成这事。

主持一听同意了,就将这二十万贯换成了珠宝让他带上前往蜀中。

金大胖脱下袈裟,换上了普通人的衣服,离开广东,日常兼职,来到了成都,他将珠宝变卖成现银,结果发现还赚了不少差价。正好这一看,中原多处有灾,为了筹备赈灾之银,朝廷开了捐银买官的先例,金大胖就用自己原名捐了一万两银子,买了一个知府的官职,后来又花钱在吏部走了关系,最终成为福州知府。

这事说起来很稀奇,但在清朝却是正常操作。道光年间,湖南人胡林翼花了1万两银子,捐了一个从四品的知府官职,分配到贵州。《清俾类钞》记载,一个浙江山阴县老百姓蒋渊如与人合伙买了一个知县的官职,花了4600两银子。到了清朝末年,由于买官卖官泛滥成灾,导致捐纳价格有所下降,以至于花4000多两银子就能买到一个正四品的道员官职。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前往福州上任之时,他拐道回到了乡里,只见仆从如云,车马煊天,衙役官差举着“闲人回避”的牌子逶迤前行,金大胖头戴乌纱,身穿官服,端坐在四人大轿里向大家招手。原来看不起他的亲友们都看呆了,纷纷上门表示祝贺,金大胖念起以前大家对他的帮助,凡上门之人都有礼品相赠,在本乡呆了十日之后,他带着妻儿走马上任了。

由于他曾经各地云游,历经千辛万苦,知道民间百姓的艰辛,又颇为聪明机智,那些奸滑的胥吏都不是他的对手,再加上他改过正新,清廉勤勉自持,在任上颇有政绩,被当地称为“贤太守”,还写进了地方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