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中国文化中为何没有敬僧传统?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8-07

在印度原有的教义中,所谓信仰佛教,也就是要敬重“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中,保留大量原始佛教风格的小乘佛教,仍然保留着良好的敬僧传统。小孩们在成长过程中甚至要出家一段时间,接受寺院教育,经历僧侣生活。但是,在中国,情况则远非如此。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敬佛与敬法,这都没有问题,惟独敬僧,在中国文化中却没有培养起来。我们不用举太多的例子,只要看看四大古典小说,就会明白这一点。

在《红楼梦》中,贾府等公侯府第都是有家庙的,在家庙出家的人大多是可怜人家的孩子在寻找生活出路时无奈的选择。《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在丧事中努力地隔在做法事的和尚和小姐丫环之间,说是防止那些僧人的臭气薰到这些小姐与丫环。虽然这样的描写意在表现贾宝玉的偏僻性格,但也说明了世俗中的中国社会没有敬僧的传统。僧人是被可怜、鄙薄和调侃的对象。而到了《红楼梦》的续书里,“西贝草斤”之类的揭露更是将僧人推到了情色等恶行之中。

在《水浒传》里,遵守清规戒律的和尚是受到调侃的,鲁智深之类的行为则受到英雄式的赞扬。不仅如此,在《水浒传》中杨雄的夫人正是由于与和尚通奸而被最后杀死的,而杨雄正是因此才上了梁山。此外,还有一些僧人是与阴险狡诈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部书里,同样看不到敬僧的传统。

可能有读者会问,在《西游记》中应该有敬僧传统吧,因为《西游记》宣扬佛法无边,赞美唐僧师徒的取经作为。其实,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在《西游记》中没样没有敬僧的传统。大家还记得黑熊怪偷袈裟的那个故事吧。在那个故事中,一个观音院的年事很高的院主不仅起了贪念,还起了杀心,为了一领袈裟,居然要害死唐僧师徒。以至于后来孙悟空当着观音菩萨的面调侃说,你的行院,怎么找了个贪心的人做院主,又找了个妖精做邻居呢?在《西游记》中表现出没有敬僧传统的例子还有很多。

四大古典小说中,惟有《三国演义》没有相应的鄙视或调侃僧人的情节,但这不说明什么?因为也没有什么相反的敬僧的情节。《三国演义》中涉及佛教的内容非常少,它的时代,佛教在中国还是一个起步的阶段,远未大兴于世。

中国文化中少有敬僧的传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原因一是佛教的戒律与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冲突,二是中国僧人的经济来源不同于印度。

我们先说第一个原因,中国文化强调“食、色,性也”,其所具有的世俗性非常明显,并且中国文化强调生殖能力,无后是中国人天大的事情,而佛教的戒律,首先要去掉各种欲望,特别是色欲。所以,中国人一方面以一种对立的眼光看待出家的僧人,按照“六道轮回”的理论把他们称作“色中饿鬼”,一方面又对他们能否纯一持戒表示怀疑,由此,敬僧传统也就建立不起来。

我们再说第二个原因,在印度,由于地处热带,出家人的食物消耗、衣物消耗和居住消耗都很小,应该说,生存成本很低。他们通常一天只吃一餐,过午不食,热带的气候使他们的体温耗散不是太大。他们也不需要大量的衣物饱暖,甚至不需要衣服,只要一块遮羞布就行,拿一块大布往身上一裹,这就是所谓袈裟,所谓天衣无缝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在住的方面也是如此,甚至不需要房屋,在外面露宿只要有物体能遮雨就成。但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生存成本要高得多,这就需要僧人积累财物。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寺院经济甚至需要写出专门的论著来讨论。很多出家的僧人同样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而寺院的上层则变相成为普通僧众的统治阶层。不仅如此,许多寺院还拥有大量的田产,这些田产只有少部分由本寺僧人进行耕种,大部分都出租给附近的农民。这样,寺院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大地主。在推崇佛教的王朝,国家如果在对寺院的田产免税,那么寺院经济就会演变成社会的一个毒瘤。所以,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的灭法事件,不全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僧人直接参与到世俗的生存竞争之中,使用世俗的手段去取得和积累财富,那么敬僧的传统如何能够培养起来呢?

在当前,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也不利于敬僧传统的培养,那就是,当前,第一流的人才少有流向宗教,僧人的文化素质大多不高。好多寺院重视对世俗的参与,却不象藏传佛教那样重视佛教哲学的研究和传习,没有研读多少佛经的僧人让人尊敬起来确实很难。

比如,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少林寺主持被举报事件就可以以没有敬僧传统的因果视角来看待。一方面,对佛法修为和传习的忽视,对世俗利益的参与和争夺让他们没有超脱的光环,很难引起世人的尊敬。另一方面,其中潜在的破戒、欺骗甚至贪枉正是敬僧传统无法培养的现实注脚。

                           (阿杕原创)

                                                 2015.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