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点知道这几点,你的人际交往就不会那么累

 芳酱说 2022-08-12 发布于浙江

从此刻起,让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用

☆ 第四本书

《被讨厌的勇气》

——日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著

文 | 芳 酱 · 图  | 网 络

全文23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嫌われる勇気》

“如果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

01

距离,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哲人说,“要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常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

深以为然。

人与人之间,越深入交往的朋友,就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愉悦感,否则,就会心生芥蒂,关系崩盘。

都说距离产生美,这话不无道理。距离,让我们产生好奇,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对方,从而加深双方的好感度;距离,也会让我们更尊重对方,相敬如宾的关系,能够走得更持久。

一旦距离近了,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观念上的各种不同,就会导致对彼此降低好奇度、期待度,心理上就会渐渐疏远对方。

而哲人说的保持距离并不是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线。

那么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一个新名词,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叫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的指标。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在于人际关系。

02

我们想要理解阿德勒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要知道,它是以“我和你”为起点的。

该怎么做呢?就是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对自己的执着”,又可以理解为“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都知道,以自我中心的人,一般都自私又任性。认为全世界都围绕着自己转,霸道蛮横,不顾及他人感受和意愿。

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甚至会认为,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

像这种抱着自己位于世界中心的信念的人,很容易失去“朋友”。

哲人幽默地指出,“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无论是你和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要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这就是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我们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学校,属于家庭、属于企业、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我们都能在这些共同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绝不是世界的中心。

然而,只有付出了才能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归属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哲人说,“如果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

的确如此。如果一段人际关系脆弱到一句“我不同意”就能土崩瓦解的话,那么,这段关系我宁可选择放弃。

因为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03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是,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因为,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仔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表扬他人时的心理状态呈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比如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有人来表扬说,“不错嘛,你做得很好!”乍一听,对方是在表扬自己,但仔细一品,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上下级和纵向关系。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是“横向关系”。

怎么理解“纵向关系”呢?其实,理解好“横向关系”,我们就明白了什么是“纵向关系”了,因为二者对立。

横向关系,就是平等的关系。

而我们所说的“自卑感”,就是从这种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真是如此。当我们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的时候,就说明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才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表扬。

反之,对方把你与他的关系看成了“纵向关系”,说明对方把你看得比自己低一等,才会来表扬你。

相互尊重,关系才会更容易往“横向”发展。也是最舒适的一种人际关系和交往状态。

04

一段舒适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鼓励”。

阿德勒心理学不支持“表扬”和“批评”。他更提倡的是“鼓励”。

努力地帮助他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就是对对方最大的援助。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之为“鼓励”。

如果做一件事情是以“表扬”为目的,那么我们最终只会为了迎合别人的价值观而做出相应的行动,这是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被评价“好”与“坏”,那是他人的标准,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的准则。如果希望得到表扬,那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自由。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重或者喜悦的话。

我们之所以想要得到表扬,正是因为自己有着一种“自己没能力”的自卑情结。其实,这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勇气”。

那么人怎样才能获得“勇气”呢?阿德勒认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也就是说,我们在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共同体中,深刻体会到自己发挥着作用、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激。

简而言之,只要我们存在着,就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