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爱你,但我不能。”

 芳酱说 2022-08-12 发布于浙江

从此刻起,我们一起酱汁啃读吧

让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有用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美】塔拉·韦斯特弗 著

文 / 芳 酱 · 图 / 网 络

全文28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荐书·导读

上一节我们看到,塔拉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她满腹委屈却无从倾诉。

她无数次回想起那晚母亲跟她说的那些真挚感人的话。她宁可相信她的母亲说的都是真的。只不过,她知道母亲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

她明白了一切:母亲压根就没有向父亲提起肖恩的事情,父亲也从来没有找过肖恩对质,且父母并未想过要帮助自己和奥黛丽。

在那样一个大家庭中,巨大的洪流足以席卷人心,连受害者奥黛丽也是如此。她的临阵倒戈,让塔拉很受伤。

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跟着芳酱一起酱汁啃读吧,在书中的世界寻找生命的多样化,体验生活的无常性,发现更多让人向阳而生的力量。

摁下播放键,一起来听同一首晚安曲

芳酱在杭州与你互道晚安❤

那个假期并未结束,塔拉就逃离了那个从小到大都令人窒息的家。

在那之后,塔拉好不容易才敞开的心扉,又再一次封闭了起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塔拉逃到了学校,肖恩也未曾放过塔拉,他在电话中对着塔拉咆哮、恐吓,在邮件中对着塔拉一顿指责、谩骂,并且说是塔拉在背后捅他的刀子。

而她的父母更是偏向肖恩的说辞,断定那是塔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帮着肖恩辩解说他是在保护他的家人,母亲更是说出这种“比任何时候的肖恩都要危险两倍”的话来。

塔拉在一个晚上,就失去了姐姐,失去了全部的家人。

她的父母走访了塔拉哥哥们的家,在所有亲朋好友面前传播“塔拉疯掉了”的故事。随即,塔拉的轶事传遍了整个山谷。

疯掉的是塔拉,而不是肖恩。

这个世界好像总会有人颠倒是非黑白。可是,其他人再怎样颠倒是非黑白都没关系,可塔拉面对的那群颠倒是非黑白的人,却是自己最亲的家人。

多可笑啊!

家庭对塔拉的伤害在无限蔓延时,传来了塔拉获得哈佛大学访学奖学金的好消息。

但这个消息并没有让塔拉欢欣雀跃,她在文中这样写道:

我知道,作为一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竟被允许去那样的地方读书,我应该感激涕零,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已经开始思考教育让我付出的代价,开始对它心生怨恨。

我看到了塔拉心中被放大的心酸、悔恨和痛苦。可是接受教育,探索新知,又能有什么错呢?错的难道不是她的父母、姐姐和哥哥吗?

时下也有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自己的子女的未来“指点江山”,可是,即便为人子女,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啊。

如果说违背父母的指令就是不孝,那作为子女也会感到寒心、无助和不知所措。

为什么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却不让我们自己舒展生命的长度、拓宽生命的宽度和挖掘生命的深度呢?

塔拉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她认为自己也可能是疯了,但她认为那自己并不邪恶,只是病了而已。

塔拉确实是“病了”,她开始变得顺从,完全失去了自我。她像一个疯子一样生活着。她怀疑自己的理智,可是越怀疑,她对于肖恩的暴力、危险,父母是他的保卫者这段记忆就尤为清晰。

她在极力寻找“证据”,她渴望自己相信自己的神志是正常的,她想把自己从“疯狂”中拉出来。

于是她给艾琳写信,告诉她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并且向艾琳求证是不是真的记忆出现了混乱,是不是真的疯了。

艾琳告诉她,她没记错,也没有疯。肖恩曾经也用类似的暴力手段伤害过艾琳。

毫无疑问,艾琳的这封信,就像现实中的栏杆,让塔拉在思绪飞转时,随手就能抓住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艾琳的信给了她心理上的一种安慰,一种特有的安全感。

四年后,塔拉还遇到了一个“证人”,不偏不倚地讲述肖恩具有暴力倾向的行径。可是,那一切都不重要了。

塔拉在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那段灰暗的时光,她不再自我怀疑,而是专注于学习。

最终,她又如愿以偿地踏进了哈佛大学。

在哈佛的塔拉,开始大量阅读休谟、卢梭、穆勒等大师的作品。因为自身家庭的缘故,她着迷于他们对于家庭的看法,并且开始写作,以求自愈。

个人应该如何权衡自己对亲人的特殊义务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义务。

这个问题,我想,也同样困扰着无数人。塔拉试图在书中寻找答案,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我们也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我们想要的答案。

就在塔拉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收到了母亲的来信,父母要来哈佛看望她。她将母亲发的那段话,来回读了三遍。

我们要去哈佛。

塔拉很是惊讶,他们竟然会不远万里来哈佛看望被他们“诊断”为疯子的女儿。

从不出远门的父母,竟然会千里迢迢到哈佛来看望她?这被遗忘的温情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原来,他们是来“拯救”塔拉的,他们谋划着如何让塔拉重新皈依上帝。

塔拉不想失去亲人,她在考虑如何顺从他们。她知道,她只需要将自己的记忆换成他们的记忆,她就可以拥有家人。

可是,她内心又是极度矛盾的,在选择失去家人和保留自我之间,痛苦挣扎着。

她在书中的原话是这样写的:

我强迫自己相信——相信我所认为的真实与虚假之间没有真正的差别。我说服自己相信,我计划要做的事情是值得敬佩的。

为了赢得父母的爱,我愿意放弃自己对是非、现实和理智的看法。

塔拉是如此的卑微。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她无法不爱他们,不爱那个家。

可她内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说“不”。

她多年以来的学习,不正是为了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与的更多的真理,并且要用这些真理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吗?

她的理智告诉她,如果做出让步,那么她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而是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

我爱你。

但我不能。对不起,爸爸。

塔拉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这句话,这是全书中最让我激动的文字,瞬间让我热泪盈眶。

听完塔拉的这番话后,父母愤然离去,一刻都没有多留。他们似乎对塔拉失望至极。

而塔拉,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崩溃的,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她将失去父母,失去家。

我们一旦选择做出改变,就必然要做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之痛的心理准备。只要结果是好的,都无怨无悔。

写在最后

人们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在塔拉父母的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到这样的慈爱

更可悲的是,塔拉所受的这份沉重的创伤,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最亲爱的父母。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塔拉备受着“恐慌症发作”的煎熬,她的学业一落千丈,曾经一度觉得自己拿不到博士学位了。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塔拉又是如何从恐慌症中走出来的呢?她最爱的哥哥泰勒,会相信她吗?

下期继续。

作者简介

芳酱,90后写作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日语翻译多年,现汉语言文学在读。在最深的夜写最真的文字。

猜你还想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完整系列

有些文字记录,是为了忘却

你知道那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女孩吗?

“外面有一个世界,你该去看看。”

“觉醒吧,趁早。”

愿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相信我,你穿什么衣服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

女性,从来都不需要被定义

过去是幽灵虚无缥缈,未来才有分量

你还记得你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吗?

我愿成为你的小众欢喜,也愿所有同频的小伙伴

都能在这里遇见,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