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家精要】盛灿若:病症不同,针刺深浅不同,疗效不同

 又一村240 2022-08-1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专家简介

盛灿若(1933.12—)男,江苏如东人。教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第二至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江苏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曾任全国中医高校针灸教材编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杂志编委、江苏省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疗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学教研室副主任。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六十年,博览群书,兼收并蓄,精益求精,师古训而不拘泥,遵大道而知变通,在潜心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中有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在临床工作中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或中药,而且尤精于针刺,长于针药结合。在针灸业内首次提出“针药结合治疗脏病、募穴扬刺治疗腑病”的脏腑病论治原则。



针刺深浅与疗效的关系

盛灿若

针灸治疗疾病效果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在诊断上辨证是否正确?取穴和所采用的补泻手法是否确当?以及疾病本身的病程轻重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本人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体会,认为针刺的深浅度与留针时周的长短,对治疗疾病效果的好坏,同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此发表一些针刺深浅度的不成熟看法。是否正确,请先进同道批指正。
针刺的部位是腧穴,穴是人体经络与脏附之气注和聚集的部位,各个腧穴散布在体表的各部分,因人体组织的不同,故针刺的深浅度也各有不一。针刺治疗疾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病者营卫气血的有余或不足,而使阴阳获得平衡。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这里所说的调气,具体的措施包含着针刺补泻的手法和针刺的深浅度等等。关子针刺补泻的手法问题,各地报章杂志上得很多,这里只谈一下针刺的深浅度。


01
PART
古代医家对针刺深浅的认识
针刺在腧穴上的深浅度,没有一个绝对的分寸,而只是一个相对的分寸。因为它有因人、因病、因部位、因时命季节、及各人对针刺反应的耐受量大小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关于这些题作如下论述。
一、因人:灵道逆顺肥瘦篇说“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根据这段经文、可以归纳为:1.年青力壮,精神充沛、血气旺盛者深刺。2.肥胖人、肌肉丰富者深刺。3.瘦弱人、皮薄肉少,气血不足者浅刺。4.婴儿、因肉脆、血少气弱者浅刺。
二、因病: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者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者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由此可知刺过深则内伤,过浅则不及。又说:“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这说明了疾病进入人体后是有深有浅的;所以针刺亦相应的随之深浅。如素问刺齐论说:“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又如灵枢根篇说:“气悍者针小而入浅,气涩者大而入深”。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府……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灵枢邪气藏府篇说: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灵枢小针解篇说:“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灵枢卫气失常篇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者浅之,甚者深之”。从上述文献资料看来,古人对疾病的刺深刺浅,是有严格规定的,把它归纳起来,大凡:1.、新病、病在内宜深刺。2.虚证、久病、病在表宜浅刺。
三、因部位:人体由于肌肉、骨骼,内脏的分居部位不同,所以针刺亦酌行深浅。如灵枢阴阳清浊篇说:“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这里所说的阴是指十二经中的六阴,阳是指十二经中的六阳经,六阴经行于人体四肢内侧及腹部,这些地方肌肉比较丰厚,所以宜深刺。六阳经行于人体四肢外侧及背部,这些地方骨多,肌肉薄弱,所以宜浅刺。同时腰以上属阳,腰以下属阴,腰以上内脏多,而且重要;腰以下内脏少,较为次要。其中亦有深刺与浅刺的关系,当然这里所说的刺阴刺阳,还包含着疾病本身的阴阳属性在内。其次即关于针刺每一个具体腧穴的深浅,如灸甲乙经上说:“百会刺入三分,肾俞刺入三分,库房刺入四分,上脘刺入八分,内关刺入二分,三阴交刺入三分”。针灸大成上说:“曲池针五分,阳陵六分,中府针三分,梁门针三分,脾俞针三分,前顶针一分”。这些对穴刺的深浅度,虽不是绝对的,但至今仍被大家在临床上所沿用。
四、因时合季节:灵枢四时气篇说:“春取经血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着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又始篇说:“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难经七十难解释说:“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道理很简单,春天万物生长,阳气在表,病邪亦浅,故须浅刺。冬天万物收藏、阳气在内,病邪亦深,故须深刺。至于深刺与浅刺的具体方法和具以及适应的病种,在灵枢官针等篇已有了明确的交代。列表如下:

图片



02
PART
为什么要浅刺与深刺
为什么要有浅刺与深刺?简单的来说,是适应病的需要。上面已说过:实证、新病、病在内深刺,虚证、久病病、病在表宜浅刺。因为前者病人正邪两盛,深刺可以导阴外出,驱逐病邪,达到一种泻的作用。后者病人正邪两衰、浅刺可以导阳内入,扶正邪泻,达到一种补的作用。前者所以能泻,后者所以能补,为说明这个题,我想从下列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营气血:营卫气血首见于内经,它主要是用来说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我们知道,病邪侵入人体后的发展方向,无非是由内达外或由表入内,因此假如一个病人病邪已经出表的卫气而进入营血,而针刺仍在卫气(浅表),这样的治疗作用就不够理想了。当然这也不就意味着病邪进入何处针刺就到何处,但总是要相应地随之深浅。
二、阴阳:素间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在外、阴之使也”。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是说明了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有了病,阴阳就要偏盛或偏衰,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为了平衡阴阳,就要使用浅刺导阳入内,或使用深刺导阴出外。
三、经络:灵枢经脉篇说:“经脉十二……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考,皆络脉也”。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从这二节经文来看,络脉在浅表,经脉在深内、也就是:

图片

在临床上不是我们常常遇到有些中风病人,在未中之前,往往先有肢体局部的麻木,我们不是用浅刺吗?也就是说,病在络脉。如一旦中风,发生半身不遂,病已进入经脉;在治疗上就应深刺。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说明了病有在络在经之分,刺有深浅之别。
四、神经: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的角度发,也可以找出深刺与浅刺的二点不同点、健康报61年10月7日第994期,沈阳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副主任魏保会等同志:“经格线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殊机能排列在人体局部的投射,它是人体的全部调节系统,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导,以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为基础的经穴---中枢---器官间的相关动力系统,但与神经学不同,不应局限看成为体表局部的一些联系线,而应看做是一种与中枢有着密切关系的机能线”。我很同意这样的说法,经络虽不同于神经系统,是有其一定的特殊组织机构,但它是与神经经系统为主导,指甲,毛发等没有神经分布的地方,也就没有经络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从解生理的角度出发,神经的分枝或倒枝都分布在体表浅部,神经干或神经丛都分布在体内深部,但针刺不论是在神经枝或神经干,它都能反射到大脑,使中枢产生一种抑制或兴奋的作用,但其程度的大小是有其不同的。也就是说,神经分枝或侧枝的反应小,神经干或神经丛反应大。如坐骨神经痛患者,针环跳非深刺不可,因为坐骨神经位于深部,有时可以沿坐骨神经一直反应到足后跟,有这样反应的人,效果也来得好。又如颜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中络症,病在表,所以用皮肤针在表面叫击就可治愈。
由于以上四个因素的存在,所以针刺要有深浅之分。


03
PART
哪些病应该深刺与浅刺
病的种类很多,范围亦广,同一病症由于体质强弱和病程长短、症情虚实等不同因素,而针刺深浅亦随之而异,但在总的原则上是:①凡急性病、实证、病者正气强盛者宜深刺。②凡慢性病、虚证、病者正气衰退者宜浅刺。前者如急性痢疾,神经性胃痛等,在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深刺。急性的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在尺泽、丰隆等穴深刺。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腰痛、肠绞痛、胃掌痛等,在局部天应穴深刺。急性多发性关节炎在关节局部深刺。心绞痛,神经性心动过速,在膻中、内关、三阴交等穴深刺。其它如高血压、急性结合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等以及各种急性传染病均宜深刺。
后者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在心俞、间使三阴交等穴浅刺。肺结核在肺俞、膏肓、中府、太渊等穴浅刺。遗精、阳痿在气海、中极、胃俞、曲泉浅刺。支气管喘息在肺俞、天突、丰隆,中府等穴浅刺。糖尿病在肺俞、肾俞、合谷、气海、太谿等穴浅刺。其它如小儿麻痹症,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支气管扩张,神经衰弱,溃疡病以及各种多年不愈的慢性病,均宜浅刺。


04
PART
如何运用深刺与浅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深刺与浅刺只是一个相对的刺法,究竟刺几寸为深刺,刺几分为浅刺,在这方面无明确的分寸规定。如二个患肺结核病人,理应均属浅刺范围,但一个刚刚开始,形体尚无明显消瘦,胸部肌肉丰厚,刺中府三分尚属浅刺。而另一个病程已历数年,骨瘦如柴,也在中府刺三分,就属深刺了。所以深刺与浅刺,只较原定分寸稍或减之而已。一般地讲,在胸背部及头面部稍浅一些,刺时应格外慎重;在腰腹部及四肢稍深一些。总之,要在临床上灵活运用,随机应变,看人行事,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尤其对解剖位置还不太熟悉之前,均忌盲目的不分场所的进行深刺。这样不但不起治疗作用,相反的还会出现副作用。我们不是见过有人深刺肩井引起气胸,深刺章门引起内出血,深刺风府引起死亡的病例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刺时所应警惕的。反之,如果为了怕出事故,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负责任态度,不从病情出发,单纯的进行浅刺,疗效也是不显著的。本人会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右下腹部马氏点天应穴采用深刺,一般均深刺入二寸至四寸,至于进针的方法,是慢渐捻进,也就是根据灵枢官针篇说的那样:“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这样的效果确实很好,一般均能控制症状,同时血象及体温很快的下降,三、四日就可痊愈出院。又如慢性肾炎病人的浅刺,一般都不超过五分,一下刺入,然后捻转得气,水肿等主要症状亦很快改善。


05
PART
小结
针刺疗效的好坏,与刺针的深浅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内经对针刺深浅的认识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然后谈到为什么要有深刺与浅刺之分,因为有因人,因病,因部位,因时令季节不同,如年青力壮,精神充沛,气血两盛,身体肥胖,肌肉丰厚,针刺的部位又在腹部,四肢内侧,又值秋冬二季,均宜深刺;反之,瘦弱人,皮薄肉少,气血不足,婴儿,血少气弱,部位又在胸背头面部,四肢外侧,时值春夏二季,均宜浅刺。深刺与浅刺的关系主要决定于营卫气血、阴阳、经格、神经等四个方面。至于那些病应该深刺与浅刺,原则上凡是急性病、实证、病者正气强盛者宜深刺。凡是慢性病、虚证、病者正气衰退者宜浅刺。至于如何在临床上具体运用浅刺与深刺的方法,因为这是一个相对的,没有一个超对的规定分寸,应灵活运用,从病情出发,该深则深,该浅则浅,这样才能符合要求,获得应有疗效。

注:本文由培医教育(www.整理,江苏中医1962,(07),作者:盛灿若,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