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心三藏之妙喻!!!

 一人一心一念 2022-08-12 发布于云南

宇宙万法的实相即为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即“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心”并不是我们身体内的心脏,而是灵性常说的“本源”“本体”“道”“真心本来面目”“空”……说法不同,意思一样。一心三藏是大乘佛法之真理精髓,其实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个心。只不过佛陀为了引导众生,方便说把它分为三藏。

佛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要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相,一心三藏,一切万法都是心变现的,那么既然都是心变现的,一切的万法自然就都是心了。自古就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一说法,整部《楞严经》和《法华经》讲的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这个至高无上的真理,无法语言表达方法,但是佛陀不用语言文字,又无法把这宇宙之实相解脱之要义告诉众生所以他老人家就用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比喻来这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此以事实,余二则非真”!这些“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微妙大法,唯信乃入,唯智乃知!只有用我们的智慧认真揣摩这些比喻,随文入观,才能领悟其中的实相,指导我们的人生!

1,“大海一浮沤”。在《楞严经》里,佛用大海与水泡的关系来比喻一心三藏。大海即水泡,水泡即大海。大海比作我们的心,也就是空如来藏,那么水泡呢,就比作不空如来藏。水泡和大海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当水泡如果只看着自己就是水泡,它就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弱,自恃其小。其实他和大海是一体的,它就是大海。当它回归大海的时候,也就成为大海的一部分,具有大海所拥有的一切的智慧德能!

2,梦境和梦人。我们在床上躺着,做梦的时候梦境里边有爸爸,有妈妈,有孩子,有山川河流,有小狗等等。梦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感受、情绪,显得很真实。但是当我们醒来就知道其实这些都是睡人梦出来的,梦一醒,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把梦境比作不空如来藏另外,梦人比作空如来藏,那当下梦境和梦人其实时一个不可分割,即空不空如来藏。梦里边的我、爸爸妈妈、小狗其实是躺在床上做梦的那个人,那么等量代换,梦中的我就是梦中的爸爸,小狗等都是彼此!我们从梦中醒来了,就不会为梦中的爸爸骂了自己而生气,为小狗咬了自己而恐惧。佛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从梦中醒来。

3,气球手套。印广法师用气球手套来给我们讲一心三藏,非常的直观形象气球手套从外边来看有手掌有五个指头,而且每个指头都是独立存在的,比作不空如来藏。但是如果我们向内看,我们就知道都属于一团空气。大拇指就是小拇指也是手掌。比作空如来藏。当下,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就是一体即空不空如来藏。之所以我们迷惑颠倒,是因为我们只往外看,但是明心见性的人向内看都是空气家都是一体,你也是我,我也是你,佛也是你,山也是观音菩萨……无二无别,都具有自性的一切智慧德能。

4,拿手好戏。 印广师用我们的手来比一心三藏。手掌握成拳头比作空如来藏,舒拳为掌比作不空如来藏。那么我们舒拳为掌时,眼睛看到了掌,那么心是不是能看到拳头呢?我们眼睛看到手掌的时候,拳头灭了没有?没有灭!如果灭了,我们这只手就没有了。是不是我们眼见手掌心见拳?不管是拳还是手掌都是这只手,即空不空如来藏,也就是我们的心。

5,孙悟空变眼镜盒,。孙悟空变现了一个眼镜盒,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眼镜盒但是我们心里知道它实质上是孙悟空。把孙悟空比作空如来藏。眼镜比作不空如来藏。眼见不如来藏(眼镜盒),心里能够见到空如来藏孙悟空。当下眼镜盒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眼镜盒,也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不空如来藏。所以我们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空不空如来藏。又比如孙悟空变现了眼镜盒,变现了电视、人、狗等等一切,那么我们眼睛见到了眼镜盒、电视……但是我们知道实质上这些东西都是孙悟空变的,也就是不空如来藏,那既然都是孙悟空变的,等量代换,我们知道那眼镜盒是不是也就是电视?也就是你也就是我也孙悟空变现的一切呢?既然都是孙悟空当下是不是也具有孙悟空他的智慧得能了?以此内推,当下所有孙悟空变现的一切东西都具有孙悟空的智慧德能呢?我们众生也是一样,不管是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人物动物等等,一切山川河流,他们都是心变现的,都具有心的智慧德能,当下就是空如来藏,也是不空如来藏,也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自性本能,就不会自食其小,不会有匮乏恐惧,担心压力了;当我们明白,我们都是心变现的,都是一体,当下你也是我,我也是你的时候就没有了分别心,就少了很多的烦恼习气。当我们回归大光明藏中,活出我们的自性本然,人生也就自在丰盛了。

这些比喻中,让我一下子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朗的是印广师的“孙悟空变眼镜盒”这个妙喻,其他的比喻我觉得还有一种分离感,就是孙悟空变眼镜盒这个比喻,让我一下子大彻大悟,知道了,当下我们和心就是一体,我就是不空如来藏,我也是空如来藏,也是空不空如来藏。不过每个人悟道的点不一样,读经典听讲解都要先相信然后用诚恳心、恭敬心去随文入观,不断揣摩一定有灵感爆发,不知那一句或者哪个词就点醒了你!

当然,道理明白以后还需要一个不断修证的过程,所以悟后起修很重要,先悟道,然后去不断的修炼,那么怎么修呢?那就是观自在,也就是不断的觉察自己内在的感受,觉察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大修在人间,小修在深山,在红尘中,凡是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我们不向外看,只关注内在。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给我的内心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呢?不管是什么感觉?就体验它自然就流经了,当下烦恼即为菩提,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光明了,自然就人生顺滑了。所以王阳明先生说:“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愿我们都回归自性,回到大光明藏中,活出本有的自然本性丰盛,富足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