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姚商务习俗知多少丨“市声”是什么?

 老鄧子 2022-08-12 发布于海南

jiào

叫卖

mài

 
叫卖,又称“市声”,是古时商业宣传最原始的习俗,也是姚俗传统商业的民俗标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民情民俗。

图片

卖酒翁

商贸活动多数免不得要以叫卖招徕顾客。市声主要是那些从事交易的小行商、小摊贩,为使顾客了解自己所经营的商品,用口头语言或物品作出的各种表示。

图片

余姚商俗叫卖,早先是怎么样的,现时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民国到解放前时期和现在的商业市声,凡是以贩卖寻常生活用品、生产用品或是收购各种小件杂物的商贩,其活动方式是穿街走巷,挨家逐户的。

他们招徕买主的方式,在余姚市声商俗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叫卖声.也称“口唱叫卖”;一种是代声,也叫“击器叫卖”;一种也是代声,是发展的新商俗形式,称“动作叫卖”。

1
 口唱叫卖

叫卖声是直接说明所售商品的口头宣传,内容带有极大的宣传性和诱惑性,形式上多有节奏性和音乐性。叫卖声,丰富多采,四季都有,日夜不分。

图片

余姚城乡集镇出卖的臭豆腐、薄荷糖等零食小吃或农产品如白菜、茭白、大菱、毛笋等等,都是用口唱叫卖的。其叫法也多数极为简单。比如春季下海头棉民的雪里蕻菜上市,“卖菜哉!”“菜要勿要?”甚至只呼“下海头菜哉!”。而买主也只须喊一声:“菜!”卖主就知道有要买的了。

图片

货郎担

口唱叫卖也有比较复杂,像是一篇口头的商品简介的。比如卖糖者,把—笾各色各样的饴糖放在头上顶着,肩扛一个可以折选的货架,边走边喊:“嗬!扯白糖来粽子糖,线板糖来牛皮糖,骨啦啦松脆薄荷糖!”

图片

2
 击器叫卖

击器叫卖是市声中的代声,是以其他物器声音代替叫卖的一种方式。从前,除个别以洋号洋鼓吹打外,大多数采用打击声。

如义乌货啷担摇小鼓,表示破布换糖、鸡毛兑霉头纸;江西人在余姚打钹表示修补破锅、碗;敲梆,是卖馄饨的信号,余姚馄钝是从宁波传入;摇串铃,是走方郎中的声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通济桥一带,用木板敲箱子,专做“买棒冰”;就用敲木块来代替口唱。其他如“游坊郎中”摇串铃,“钉碗补镬”敲打长钳, “铜匠担”靠担头的响串(若干数寸长呈筒瓦形的铜片串在一起)发出“嚓郎郎,嚓郎郎”的声音来兜揽生意。

图片

卖铜镜

算命瞎子的响器有两种。一种叫“惊闺”,一种叫“报君知”。所谓“惊闺”,乃是—块直径约三四寸的铜板,上钻两个小孔,以绳子系在一个像磨担一般的小木柄上,木柄的中央部位装有直杆,杆头附着一个小槌,以拇指和中指钩住铜板, 用食指微微板动直杆,使小槌撞击铜板,便能发出“当当”之声,可以惊动闺阁,吸引妇女们下楼来算命。“报君知”则完全不同。它是一只香蕉般的铁船,约长五六寸,握在右手。左手握一支铁棍来敲击铁船,发出“叮当”之声,报知算命先生来了。

图片
这种“报君知”能轻重缓急地敲击成文:“叮叮当,叮叮当,叮当叮当叮叮当,叮当叮当叮铃铃铃铃……(尾声浙渐低下去,直到声音止息)”清脆悦耳,相当动听。
3
 动作叫卖

以唱带击,招揽顾客,卖玻璃刀的,卖菜刀的,打铁摊.卖胡琴的,卖吹嘟嘟的,都是坐在那里,以裁玻璃,斩铅丝,削纸头,拉胡琴,吹叫子、笛子、挥锤打铁等动作向买主们展示其货之真、巧、好,这是一种特别的叫卖。旧时在余姚城乡街头随处可见。

余姚城郊种菜的菜农,在田头一个大早进城。不是到市场去买菜,而是挑着两篮南瓜、毛豆之类的新鲜货,到茶馆门口一放。彻上一壶茶,悠闲地喝茶谈天。过往行人一看便知,这货色是来卖的,只须用脚踢踢,问一声:“是谁的?”双方便可作交易了。

当前在城区通济桥边,还有买老鼠药的,专门用播放余姚姚剧来推销老鼠药,路人走过只要一听到“姚剧”唱的声音,就知道要买老鼠药的。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展,叫卖也有了新方式。比如卖衣服的用了电喇叭,卖老 药的用了录音机,新花样层出不穷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